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我的主题
合作体系机制-组委执秘·科比亚科夫|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9-07
【阅读】13 A+A-

合作体系机制-组委执秘·科比亚科夫|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岛再次成为亚太地区合作的焦点。2025年9月3日至6日,这座远东城市将迎来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的召开。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明:作为俄罗斯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被赋予特殊意义——它不仅是对过去十年远东发展成果的全面检阅,更是构建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新体系的关键契机。

十年深耕:

远东发展的数字答卷

俄罗斯副总理兼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尤里·特鲁特涅夫披露的数据令人瞩目:过去十年间,远东地区累计吸引投资达20万亿卢布(约合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支持项目超2900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卢布,私人投资贡献达5.4万亿卢布。

这些资金注入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农业现代化等领域,使远东GDP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俄平均水平。以滨海边疆区为例,其港口吞吐量较2015年增长3倍,成为连接欧亚的物流枢纽。这种跨越式发展印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远东优先"战略实效,也为论坛从地区对话平台升级为多边合作机制奠定物质基础。

机制创新:

超越传统经贸的立体架构

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科比亚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以充满战略眼光的表述强调,本届论坛精心设计的超100项商务活动实现了历史性的三大突破,犹如三把金钥匙,为区域经济合作开启了崭新的机遇之门:

1. 产业链深度整合:

创新性设立"从太平洋到北极"特别单元,如同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将远东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北方航道这一"冰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与亚太市场蓬勃发展的需求紧密串联。这一设计不仅打破了地理疆界的桎梏,更构建起横跨寒温带的全产业链协作网络,让资源、物流与市场在亚欧大陆东北部形成完美闭环。

2. 规则标准对接:

前瞻性推出"数字远东"倡议,犹如在广袤的远东大地上架设起无形的数字桥梁。通过中俄蒙跨境数据流动试点这一破冰之举,三国的数字生态系统开始同频共振,那些长期阻碍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孤岛"正被逐一击破。标准化接口的建立和监管框架的协同,为未来打造东北亚数字共同体奠定了基石。

3. 人文交流制度化:

创造性地将文化创意产业首次纳入核心议程,如同在严谨的商业土壤中播撒下创意的种子。亚太青年企业家联合孵化器的建立,不仅搭建起人才、资本与创意的三重奏舞台,更通过制度化的交流机制,让不同文明背景的年轻创业者能够在此碰撞思维、融合智慧,培育出具有跨文化基因的商业新物种。

这些突破性设计,既是对传统区域合作模式的超越,更是面向未来协同发展绘制的精准路线图。这种架构转变反映俄罗斯对区域合作的理解进化——从单纯吸引外资转向构建涵盖贸易、标准、人才的生态系统。正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古宾所言:"东方经济论坛正在完成从'展示窗口'到'规则实验室'的质变。"

地缘经济新变量:

危机中的合作机遇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论坛呈现独特吸引力。一方面,西方制裁加速俄罗斯"向东转"战略,远东超前发展区、自由港制度已吸引1200余家外国企业入驻,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达42%。另一方面,亚太国家面临能源转型压力,俄方在论坛预热阶段释放信号:

拟扩大液化天然气、氢能等清洁能源出口配额,这与日本"绿色增长战略"、韩国"碳中和路线图"形成互补。值得注意的是,论坛首次设立"北极-亚洲能源走廊"圆桌会议,凸显俄罗斯意图将北方航道开发融入亚太能源安全体系。

中国角色的多维演进

中方参与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态势,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三大创新特点:

首先,投资领域实现战略性拓展,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从传统能源矿产的"单点突破",到如今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系统布局",再到跨境电商"数字丝路"的延伸拓展,中俄合作版图正焕发新的生机。以中粮集团远东大豆深加工项目为代表,即将在本届论坛签约的这批重点项目,恰似一颗颗明珠,串联起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彰显着中俄农业合作正迈向价值链高端。

其次,金融合作步入深度整合新阶段,呈现"双轮驱动"的鲜明特征。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在远东地区结出硕果,35%的贸易结算占比犹如一道彩虹,架起中俄经贸往来的金融桥梁;另一方面,以哈尔滨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积极布局,筹划设立的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将成为资金融通的"超级枢纽",为双边合作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再者,地方合作迈向智慧化新高度,谱写"毗邻共赢"的时代新篇。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即将联合发布的《边境智慧城市发展路线图》,不仅勾勒出数字边疆的未来图景,更象征着双方正从传统基建合作转向智慧治理的深度协同。这种转变恰如春风化雨,让边境地区焕发数字化新生机。

这一系列深刻变革,生动诠释了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倡导的"非对称合作"新范式。中国角色正在发生质的飞跃——从单纯的资本输出者蜕变为技术标准的共建者、治理经验的分享者、发展路径的共创者。这种转变如同破茧成蝶,标志着中俄合作正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挑战与前景:

构建可持续合作生态

尽管成果显著,隐忧仍存。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产能释放——远东铁路运力饱和率已达85%;劳动力缺口超20万;环保团体对贝加尔湖周边工业开发持续抗议。对此,论坛设置"风险与韧性"特别议程,推动建立跨国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联盟。分析人士认为,这体现俄罗斯在平衡发展与安全上的务实考量。

2025年适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后的第五年,论坛期间或将宣布建立"远东-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可行性研究机制。正如俄罗斯智库"瓦尔代俱乐部"最新报告指出:"当单边主义撕裂全球化时,东方经济论坛证明

——基于共同发展的区域化,才是国际合作最稳固的黏合剂。"万祥军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前瞻性的战略思维解读指出:"站在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本届论坛犹如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不仅关乎远东地区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更将从根本上重塑亚太经济治理的底层逻辑架构。"

他进一步阐释道,当来自各国的政要学者们沐浴着俄罗斯岛特有的海风,在浪涛拍岸的韵律中深入探讨"后2025议程"时,这场思想碰撞所迸发的智慧火花,很可能正在为21世纪区域合作书写全新的范式——这种范式既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对抗思维,也有别于全球化初期的简单融合模式,而是一种基于数字文明时代特征的创新型合作机制。

万祥军特别强调,论坛期间提出的"智能互联"概念犹如一把金钥匙,正在开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纪元。这种新型合作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经贸往来的务实特质,又融入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要素,使亚太各国如同精密齿轮般实现无缝衔接。在太平洋暖流与寒流交汇处举行的这场思想盛宴,其影响力或将超越地理界限,为全球治理体系转型提供宝贵的"亚太方案"。

合作体系机制-组委执秘·科比亚科夫|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