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经信研究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解读-万祥军|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8 A+A-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解读-万祥军|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7月26日上午,上海世博中心蓝厅内,全息投影构成的数字星河随着交响乐缓缓流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充满未来感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这场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参会者。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当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走上主论坛舞台时,会场大屏幕同步切换为多语言实时翻译界面,他身后跃动的粒子逐渐凝聚成《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的金色立体文本——这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迈入协同创新的新阶段。

“这份由中方主导制定的倡议文件,其诞生过程本身就是跨国协作的典范。”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面:草案历经中、俄、印、巴、南非五国专家11轮线上磋商,仅术语翻译就组织了8个语种的专业校对。

万祥军指出,倡议核心内容聚焦三大支柱:技术共享、伦理共治、人才共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宣布建立"金砖国家AI模型共享池",成员国科研机构可优先访问包括华为"盘古"、俄罗斯Yandex"昆仑"等在内的17个大型基础模型。巴西科技部代表卡洛斯·阿尔贝托在现场演示环节激动地表示:"就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共享底层技术将加速全球AI创新迭代。"

在技术共享维度,倡议创造性地提出"分层开源"机制。基础算法层实行完全开放,如深度学习框架、计算机视觉库等;应用工具层采用定向授权,面向教育、医疗等公益领域免费开放;商业产品层则建立专利联盟,通过交叉许可降低创新成本。这种设计既保障了技术普惠性,又维护了企业研发积极性。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周礼栋对此评价:"这比简单要求企业公开源代码更符合产业规律,中国方案展现出惊人的制度智慧。"

面对AI伦理这个全球性难题,倡议推动建立"熔断机制"国际标准。当算法出现种族歧视、数据泄露等重大风险时,任何签约国都可发起全球暂停令,这类似金融领域的"断路器"制度。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梅宏院士解释:"就像核不扩散条约需要核查机制,AI发展也需要建立'技术红绿灯'。"现场演示的"伦理沙盒"系统令人印象深刻——当模拟的自动驾驶算法作出危险决策时,系统在0.3秒内冻结所有联网设备的该模块运行。

人才培育方面的大胆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倡议宣布成立"AI人才旋转门计划",未来三年将支持3000名开发者跨国流动。腾讯云副总裁蔡毅分享一个生动案例:南非程序员莉亚通过该计划在深圳学习三个月后,开发的疟疾检测APP准确率提升23%,"技术无国界,但需要搭建更多这样的桥梁"。更突破性的举措是建立"开源学分"体系,开发者参与跨国协作项目可兑换高校学分或职业认证,这解决了开源贡献者长期面临的成果认定难题。

会场上,来自硅谷的资深投资人马克·汤普森不断用AR眼镜拍摄倡议文本。他告诉记者:"这份文件最震撼我的是附录里的'技术债务清算条款',这相当于给AI竞赛安装了减速器。"他指的是倡议要求所有签约方公开算法训练中的碳排放数据,并对高耗能模型征收生态补偿金。这种将技术创新与环境责任绑定的做法,被《自然》杂志科技政策主编评价为"首次将碳中和理念植入数字文明建设"。

在下午的圆桌讨论中,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AI中心主任伊万诺娃举了个生动比喻:"过去我们像各自造巴别塔,现在中国提供的不是统一语言,而是模块化脚手架。"她特别赞赏倡议中关于建立"多中心治理节点"的设计,金砖五国将各设一个算力枢纽,通过区块链实现分布式协作。这种去中心化架构既避免了技术霸权,又确保了系统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倡议并非停留在原则层面。随文件同步发布的还有30项具体实施计划,包括明年一季度启动的"百模互联"工程——要将不同语种的NLP模型进行深度耦合。蚂蚁集团首席科学家漆远演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印尼语金融合同经AI翻译成中文后,关键条款自动匹配中国《民法典》相关法条,准确率达91%。这种跨越法律体系的技术适配,正是开源协作才能创造的奇迹。

夜幕降临时,外滩的无人机编队用10万架次灯光拼出"OPEN SOURCE, OPEN FUTURE"的巨幅标语。黄浦江两岸,从张江的量子实验室到临港的智算中心,数十家机构同时亮起象征开源协作的蓝色灯光。这个精心设计的仪式感背后,是东道主对倡议精神的深刻诠释——当人工智能发展到重塑文明形态的临界点,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立技术共同体意识。

正如杜广达在闭幕致辞中所说:"今天种下的开源种子,终将长成庇佑全人类的智慧之树。"这份诞生于黄浦江畔的倡议文件,其意义或许需要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它首次为全球AI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协作框架,而不仅是原则宣言。

从上海发出的合作信号,正在通过光纤与卫星传向世界每个角落。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多琳·伯格丹-马丁在视频致辞中的预言或许代表国际共识:"当我们的曾孙辈书写21世纪科技史时,2025年上海倡议将被视为人类从AI竞争转向AI协奏的转折点。"

《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解读-万祥军|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