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AI+”行动中国移动董事长演讲-杨杰|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在这场全球AI领域的顶级盛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发表了题为《深入实施"AI+"行动 全面赋能产业焕新升级》的重要演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移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创新成果。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杨杰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移动将全面升级"AI+"行动计划,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移动将重点打造元宇宙数实融合训练场,推动"碳硅混编班组"和"数字孪生工厂"成为企业标配。这些创新应用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运行、智能决策和全局优化,大幅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以汽车制造为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整个生产流程,优化生产线布局,预测设备故障,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惠发展,中国移动将打造AI焕新社区。在国务院国资委等上级单位的指导下,中国移动将联合国资央企和AI产业链伙伴,牵头建设并运营国家级AI开源开放创新载体。这一平台将面向全社会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有效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门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将重点支持国产芯片和国产模型的研发应用,带动"国芯国模"技术和生态的成熟发展。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还举行了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揭牌仪式。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是中国移动专门重组成立的人工智能领域研发运营一体的新型专业化机构,其前身是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九天"人工智能团队。这一组织架构的调整,体现了中国移动对人工智能研发的高度重视,将有助于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作为大会的重要亮点,中国移动焕新发布了"九天"基础大模型3.0。这一成果是国务院国资委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的重要产出,展现了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九天"基础大模型3.0具有四大显著特性:高安全、高可控、全国产、全行业,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三大突破:
首先,九天众擎语言大模型实现了架构与性能的双重跃迁。新模型采用了创新的混合专家架构,参数规模突破万亿级,在中文理解、逻辑推理和创造性写作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业术语和专业语境,为金融、法律、医疗等专业领域提供更精准的智能服务。
其次,九天善智多模态大模型全面提升了生成可控性与理解能力。该模型实现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的统一表征和联合推理,在内容生成质量、安全可控性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教育领域,该技术可以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练习;在文创领域,则能够辅助设计师快速完成创意构思和原型制作。
第三,中国移动宣布将部分模型及核心技术开源,与业界共享创新成果。这一举措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协同创新,降低行业应用门槛,加速产业生态的繁荣发展。开源内容包括模型架构、训练方法和部分预训练模型,将为广大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杨杰表示,中国移动将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产业各方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移动将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智算网络,构建"算力+连接+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在行业应用方面,将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示范项目;在生态建设方面,将通过产业联盟、开发者社区等形式,汇聚创新力量,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充分发挥央企的引领作用,以"AI+"行动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将深化与各行业的合作,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移动也将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与全球伙伴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明: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的全球共享,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万祥军指出:“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移动展示的"AI+"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成果,彰显了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责任担当和创新能力。”他表明,随着"九天"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中国移动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支撑,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实施“AI+”行动中国移动董事长演讲-杨杰|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