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年度优秀成果发布-支晓强|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2024年7月20日,雄安新区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关乎全民健康福祉的盛会——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成果展隆重举行。这场盛会恰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不久,既是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也是对"健康中国2035"规划纲要实施成果的全面检阅,更是面向未来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的再动员。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这场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大会,来自全国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各专项行动工作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健康中国行动议事协调机构,全国部分高校、医院和卫生院校的专家学者;
部分健康城市、健康县党政负责同志,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的领导和代表,国内主流媒体的代表等15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回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五年来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健康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全国爱卫办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致辞。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洋,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作主旨演讲。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刘金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贺丹分别主持开幕式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支晓强,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出席会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端端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由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指导,人口与健康杂志社主办,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健康中国发展基金支持。
大会开幕式上,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委的领导同志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支晓强在主持健康中国建设年度征文优秀成果发布环节时指出,这项由多部门联合发起的征文活动已成为健康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风向标。
支晓强特别强调,今年征集到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首先是政治导向鲜明,所有作品都紧扣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其次是学术品质过硬,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成果转化有力,优秀作品将通过权威期刊广泛传播,真正发挥智库作用。这一创新机制被与会专家誉为"我国自主健康知识体系联合创新的典范"。
在主论坛环节,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系统回顾了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五年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一组数据尤为亮眼: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升至2023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核心健康指标持续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突破4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生动写照。专题展览区域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装置等创新形式,全景式展现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多维成果。
在"智慧医疗"展台,5G远程手术示教系统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如何打破医疗资源时空限制;"体卫融合"专区陈列着各地探索运动处方制度的实践案例,某三甲医院展示的糖尿病运动干预方案已使数千患者受益;"健康细胞工程"板块则呈现了健康社区、健康学校等基层创建的鲜活样本。这些具象化的成果印证了健康中国建设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大会特别设置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平行论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分享了一组对比数据: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脱贫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从2015年的65%提升至2023年的98%,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来自云南怒江州的基层卫生工作者现场讲述了如何通过"医共体+远程医疗"模式,让峡谷深处的群众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这些实践深刻诠释了健康中国建设"一个都不能少"的公平理念。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专题研讨中,国医大师王琦系统阐释了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国96%的县级区域,中医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比例达8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青蒿素复方疗法、针灸标准化等中医药成果已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学者论坛成为大会的亮点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生们展示了他们在健康政策、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一篇关于"社交媒体健康信息传播效能评估"的论文引发热议,研究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权威机构入驻新媒体平台后,健康科普信息的准确率提升了37个百分点。这些研究既反映了青年学者的问题意识,也彰显了跨学科方法在健康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面向未来,大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35:新征程行动倡议》。”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研读表明:倡议书提出将重点推进六大工程: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健康影响因素防控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和全球健康合作引领工程。国家卫健委规划司负责人特别强调,这些工程将充分吸纳本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建议,使政策制定更接"地气"。
闭幕式上,大会宣布正式启动第三届健康中国建设年度征文活动。与往届相比,新一届征文将特别关注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与健康等前沿议题,鼓励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开展政策模拟研究。支晓强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持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年度征文活动就是要搭建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的平台,让学术研究的'金点子'转化为政策落地的'金钥匙'。"
夜幕降临,雄安新区灯火璀璨。这场凝聚共识的盛会,不仅是对过去五年健康中国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再出发。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当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当健康成为全民共识,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必将化为现实图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健康根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健康中国建设正在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健康中国年度优秀成果发布-支晓强|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