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提供创新性研究成果-张许颖|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中国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始终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健康政策咨询、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研究框架。
7月20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成果展在雄安会展中心举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
全国爱卫办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致辞。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支晓强,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出席会议。
会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洋,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作主旨演讲。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刘金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贺丹分别主持开幕式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端端主持会议。
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了"大健康治理指数"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量化模型,系统评估各省市健康治理水平。2024年发布的《中国健康治理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省级健康治理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但中西部地区追赶势头明显。
这一研究成果为区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同时,中心开展的"三孩政策效果评估"追踪研究,通过建立百万级抽样数据库,首次量化分析了生育支持政策对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化影响,为完善生育配套措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信息化建设是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整合国家卫健委、统计局等多源数据,建成了国内首个"人口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14亿人口健康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分析。该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疾病预测预警,在2023年流感季成功预测了流行趋势,提前两周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
此外,中心开发的"健康中国"APP已覆盖全国2800个县区,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累计用户突破1.2亿。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成效显著。双方共建的"健康政策联合实验室"在DRG付费改革、分级诊疗制度等领域产出17项政策建议,其中9项被国家医保局等部委采纳。
2024年联合开展的"县域医共体运行效能评估"项目,通过对全国186个试点县的跟踪调研,提出了"医保支付-人才流动-信息共享"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案,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实践路径。健康科研联盟平台的建设更是汇聚了全国43所高校、28家三甲医院的科研力量。2025年初启动的"慢性病防控科技工程",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开发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干预系统。
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该系统在试点地区使患者规范管理率提升37%,医疗费用下降21%,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推广健康技术。
万祥军说:“面向未来,中心将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完善人口健康预测预警体系,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国家级仿真平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前瞻性研究;二是深化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在西部100个重点帮扶县开展"健康细胞"创建工程;三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健康促进联盟,分享中国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健康中国行动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跨部门、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优势,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模式探索,为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贡献智慧力量。正如张许颖研究员强调的,要将学术研究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惠及亿万群众的健康福祉,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行动提供创新性研究成果-张许颖|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