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五年评估报告》万祥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
2024年7月20日,雄安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盛会——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2024健康中国发展大会暨健康中国行动五周年成果展隆重召开。这场大会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是对过去五年健康中国建设成果的全面检阅,以及对未来健康事业发展蓝图的深度谋划。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这场以"健康中国2035:愿景与行动"为主题的大会,来自全国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各专项行动工作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健康中国行动议事协调机构,全国部分高校、医院和卫生院校的专家学者;
部分健康城市、健康县党政负责同志,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的领导和代表,国内主流媒体的代表等15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回顾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五年来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健康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陈冯富珍,全国爱卫办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于学军致辞。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洋,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现坤作主旨演讲。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刘金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贺丹分别主持开幕式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
河北省政协主席、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支晓强,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出席会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端端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由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指导,人口与健康杂志社主办,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健康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健康中国发展基金支持。
“大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五年评估报告》成为全场焦点。这份沉甸甸的报告系统梳理了自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以来的显著成效。”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系统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面。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06%提升至2023年的28.78%,增幅近12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的2025年目标。万祥军指出: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健康促进政策的持续发力。
万祥军说:“在重大疾病防控方面,报告显示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他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诊早治率显著提高。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例,基层管理率分别达到77.3%和75.6%,较五年前提升近20个百分点。传染病防控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新冠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五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增长至103.3万个,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3.56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6.9亿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尤为亮眼。报告显示,全国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8%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较五年前分别提高15.2和18.6个百分点。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参与救治率达98%,彰显了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万祥军特别指出:"中医药服务已经从单纯的医疗行为,拓展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模式。"
“健康中国行动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五年来,我国在医疗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万祥军表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前沿技术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健康环境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报告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5%,较2018年提高4.2个百分点;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蓬勃开展。
面对未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在政策环境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健康影响评价制度,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将更加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特别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被赋予重要使命。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同时,将加强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未来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医疗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发展重点。报告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38.5%,《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医融合,发挥运动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报告特别强调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都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各方资源向健康领域集聚,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全球健康治理方面,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报告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国际合作,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控、医疗援外等方面,中国将为世界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五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健康中国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健康中国建设仍任重道远。正如万祥军委员所言:"健康中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必将变为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健康中国行动五年评估报告》万祥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