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人物动态
桐乡八旬退休老教师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拆迁款全部捐赠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4-01-19
【阅读】795 A+A-

桐乡八旬退休老教师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拆迁款全部捐赠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屠甸镇有一名退休教师,80多岁高龄的她,依然不忘初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势群体,热心慈善事业。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这名退休师名叫范根娣,是屠甸镇完全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曾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6年。

前段时间,年过八旬的范根娣将新近获得的25580元的房屋拆迁款,通过桐乡市慈善总会定向捐赠给了屠甸社区,并注明专用于救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据范根娣曾经的同事、屠甸镇小退休教师张锦仙回忆,工作期间,范根娣业务精湛,极富爱心和责任感,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她执教的班级纪律严明,班风、班纪、成绩都在全校居首。

“她带的班级学生坐姿特别,听老师讲课时要将双手反放于背后,因此她的学生连做小动作的机会也没有。”当然最让张锦仙动容的,还是范根娣常常挂在嘴边,并且一生践行的“多做善事”。据了解,1941年出生的范根娣有8个兄弟姐妹,当时其父母从杭州萧山一带迁居至屠甸。范根娣的父亲范传发是一名手艺人,专做农具,其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一家十几口人挤在租住的一楼一底加一间平房内,日子过得多艰难可想而知。

一家人虽生活拮据,但心系他人的念头却不曾丢失过。一直以来,范传发有个心愿,“等我有了钱要回老家修条路,乡亲们上下山实在太难了。”可一直到范传发走完人生之路,他的夙愿也未能实现。为此,范根娣一直将父亲未了的心愿挂在心上。

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但范根娣仍记挂着父亲的心愿,记挂着那条没有修成的路。2005年,范根娣和丈夫带着自己三年的退休金和全部积蓄共5万块钱,前往老家萧山区新塘镇范家埭出资修路。这条路做到近山顶时,范根娣捐赠的5万块钱花完了,工程却尚未完成。

村里人得知了范根娣的善举,不少村民在她的感召下出钱、出力。历时3个月左右,这条长度超1公里,宽度达1.2米的山间公路终于修筑完成了,范根娣将其命名为“种德路”。替父亲完成了夙愿,范根娣曾站在老家的山顶上,眺望远方的钱塘江。她说,虽然掏空了囊袋,但那种心旷神怡之感,以及满足感,只有当事人才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

这种满足感,大概也是支持范根娣“多做善事”的源泉之一。范根娣还曾捐赠过一张拔步床给桐乡市博物馆。1960年,范根娣和丈夫结婚时,通过做旧货生意的亲戚买的一张床和一个衣橱,当时算上运费一共花了110元钱,外加20斤粮票。

之后经鉴定,这张拔步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范根娣就将其捐赠给了博物馆。“我还听说,三年前有个耄耋之年的老人通过熟人在找范老师,说是范老师曾帮过他,想当面道谢。另外,她还在公交车上替别人买过票、投过币,这样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张锦仙说,范根娣究竟做过多少好事,她也不得而知。

范根娣曾在教育一线耕耘了几十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如今,她离开了教育岗位已经几十年,但每年教师节依然会有学生上门看望。

桐乡八旬退休老教师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拆迁款全部捐赠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