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国融中资
智能大会中信银行总行行长观点-谷凌云|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5 A+A-

智能大会中信银行总行行长观点-谷凌云|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7月28日下午,上海世博中心迎来了一场聚焦智能财务未来的思想盛宴——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在此召开。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中信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谷凌云的致辞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深度共鸣,他提出的"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可信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不仅揭示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更为智能财务的演进路径指明了方向。

技术迭代催生财务数字化全链重构

当前,以大模型、智能体、隐私计算为代表的AI技术正以指数级速度迭代。谷凌云指出,这些技术突破正在推动财务数字化从"单点应用"向"全链重构"跃迁。

以中信银行的实践为例,通过部署智能财务中台,企业费用报销流程从传统模式下平均3天缩短至30分钟,发票自动核验准确率达99.6%;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基于隐私计算的跨机构数据协作模型,使中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效率提升80%。这种全链条的数字化重构,正在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的"数据孤岛",构建起实时感知、智能决策的新型财务神经系统。

可信AI构建智能金融伦理基石

面对AI技术应用的伦理挑战,谷凌云特别强调"可信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在技术层面,中信银行建立了包含117项指标的AI模型可信度评估体系,覆盖公平性、可解释性、鲁棒性等维度;

在制度层面,率先通过ISO 38507治理认证,设立AI伦理审查委员会;在应用层面,创新开发"双盲决策"机制,确保关键金融决策中人工与AI的相互校验。这种系统化的可信AI建设,使该行智能风控系统在保持98.7%高准确率的同时,将算法歧视投诉率控制在0.02%以下。

数字化银行战略的螺旋式演进

作为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板块的核心力量,中信银行提出"领先数字化银行"的战略目标并非偶然。数据显示,该行近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8%,2025年上半年AI技术已渗透至83%的业务场景。

在零售银行领域,智能投顾"AUM智脑"通过持续学习2000多万客户行为数据,使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采纳率提升至76%;在公司金融方面,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财报解析专家"系统,可将传统需要20小时的企业财务分析压缩至45分钟。这种业务增长与技术赋能的"螺旋共进"模式,正在重塑银行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智能财务的三大未来趋势

论坛揭示出智能财务发展的清晰轨迹:首先是技术融合加速,量子计算与AI的结合有望在2027年前实现复杂财务模型的实时优化;其次是服务边界拓展,基于智能体的"财务数字员工"将渗透至战略决策支持等高端领域;

最后是生态协同深化,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正在构建跨行业、跨境的财务数据可信流通网络。中信银行在此过程中打造的"天元"财务大模型,已具备处理42类财税文件、理解136个专业术语体系的能力,成为行业标杆。

共创智能金融新生态

谷凌云在致辞结尾发出的合作倡议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全球78%的金融机构面临AI人才缺口,45%的智能财务项目受限于数据壁垒。中信银行提出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已与6所顶尖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开放16个金融场景测试环境。

这种开放姿态,将有助于构建包含技术供应商、监管机构、学术组织在内的创新共同体。正如论坛展示的"星河"计划所示,通过制定智能财务接口标准、建立算法共享池、完善伦理治理框架,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智能金融生态正在成形。

这场论坛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更在于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智能财务发展哲学。当AI技术逐步承担起80%的重复性财务工作,人类专业人才得以转向更具创造性的价值分析领域——这种"人机协同"的新范式,或许才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最珍贵的成果。中信银行在可信AI道路上的探索证明,只有当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形成良性互动,智能财务才能真正释放其改变商业世界的巨大能量。

智能大会中信银行总行行长观点-谷凌云|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