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致辞-裘薇|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7月28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裘薇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开放、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为各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智能财务领域,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环节实现深度应用,有力推动了财务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裘薇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财务行业的运作模式。以会计核算为例,传统需要人工逐条录入的凭证生成工作,现在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90%以上的自动化处理,准确率高达99.5%。
在财务报告领域,AI系统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过去需要数天时间的报表编制工作,同时还能自动检测异常数据,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管理会计方面,AI算法可以实时分析海量经营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预测和建议。而在内部控制环节,智能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业务流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以智能财务为代表的AI+金融产业发展,裘薇提出了三点重要建议:第一,加快金融领域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海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及企业参与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上海已建成国内首个金融专用AI算力中心,可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普惠性算力服务。同时,市政府将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金融机构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
第二,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加强金融科技原创性技术研究。上海将设立AI+金融联合实验室,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工商银行、平安科技等企业共同参与。研究重点包括:金融知识图谱构建、智能风险预警模型、自动化审计技术等前沿领域。预计到2026年,将培育出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财务核心技术。
第三,提高监管水平,筑牢AI+金融安全底线。上海市正在构建"监管沙盒"机制,为创新技术提供安全测试环境。同时,将建立AI系统全生命周期监管框架,完善风险预警和安全保护机制。特别是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将严格执行《数据安全法》,确保智能财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不会泄露敏感金融信息。
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智能财务的最新实践成果。德勤中国合伙人李明介绍,其团队开发的智能审计系统已经能够自动识别财务报告中的异常项目,准确率达到专业审计师水平的85%。而用友网络展示的智能财务机器人,则实现了从发票识别到凭证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将企业财务处理效率提升了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财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强指出:"当前AI在复杂财务判断、跨领域综合分析等方面还存在局限,人机协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模式。"同时,算法透明度、责任认定等伦理问题也需要行业共同探讨解决。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代表一致认为,智能财务的变革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高校和研究机构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企业要积极推进技术落地应用;行业协会则要促进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智能财务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据统计,目前上海已聚集了全国40%的金融科技企业和30%的AI核心技术企业。依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平台,上海正加速构建全球智能财务创新高地。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智能财务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从单点应用向全流程智能化演进;二是从后台支持向前台决策延伸;三是从企业级应用向产业链协同拓展。这些变革将彻底重塑财务行业的面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最后发布了《上海智能财务发展白皮书》,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30年,上海力争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智能财务应用全覆盖,培育10家以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财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形成完善的智能财务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的共同推动下,智能财务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不仅为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也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重要贡献。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财务革命,正在黄浦江畔掀起新的浪潮。
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致辞-裘薇|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