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大会财务智能论坛观点-卢文彬|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7月28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财务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盛大召开。这场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行业盛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最新应用与发展趋势。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文彬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了"可信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动力。
卢文彬院长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正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对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透明合规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可信人工智能"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他强调,真正的智能财务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建立完善的伦理框架和治理机制,确保算法决策过程可追溯、可解释、可控制。
当前,全球财务管理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过去以手工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正在向智能分析和战略决策转型。卢文彬院长分享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采用智能财务系统的企业,其月结效率平均提升60%以上,财务报告编制周期缩短75%,异常交易识别准确率达到92%。这些技术进步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更为风险预警与合规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
在风险管控方面,智能财务系统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海量交易数据,自动识别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点。某跨国企业的案例显示,其智能风控系统成功预警了一起涉及多国子公司的复杂关联交易舞弊,避免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合同审查系统,能够以99.3%的准确率识别合同条款中的潜在法律风险,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合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财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消除、系统安全防护等问题日益凸显。卢文彬院长特别强调,在推进财务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技术向善"原则,构建包含技术标准、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在内的多维治理体系。他介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在牵头制定《智能财务伦理指南》,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在人才培养方面,智能财务的兴起对财务人员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传统核算型财务人员需要向"财务+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据调查,2025年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财务人才缺口达到45万,既懂财务又精通AI技术的跨界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此,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新性地开设了"智能财务工程师"培养项目,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数字化财务人才。
卢文彬院长还分享了多个前沿应用案例。某大型央企通过部署智能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了全球128家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实时汇聚与分析,资金使用效率提升30%;某商业银行的智能信贷系统,通过多维数据建模,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从7天缩短至15分钟,不良率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这些成功实践表明,智能财务正在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
展望未来,卢文彬院长认为智能财务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技术融合更加深入,量子计算、联邦学习等新兴技术将与财务场景深度结合;二是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从财务部门向整个价值链拓展;三是治理体系日趋完善,行业标准、监管框架将逐步建立。他特别指出,未来的智能财务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同",而非简单替代人工,财务人员的角色将从数据加工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能财务的发展也需要国际协作。卢文彬院长介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与多家国际组织合作,推动智能财务标准的互认互通。近期发布的《跨境智能财务数据流通白皮书》,为解决不同法域间的数据合规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有助于构建更加包容、可持续的全球财务生态。
论坛期间,多位行业领袖也分享了各自见解。某知名科技公司CFO指出,智能财务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竞争力,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将成为区分企业优劣的关键指标。一位来自监管机构的代表则强调,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守住风险底线,确保金融稳定不受冲击。这些多元视角的碰撞,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思考智能财务发展的机会。
实践表明,成功实施智能财务转型的企业往往具备三大特征:清晰的战略规划、适配的组织架构和持续的人才投入。卢文彬院长建议企业采取"小步快跑"的实施策略,先从标准化程度高、见效快的场景入手,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要重视变革管理,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实现平稳过渡。
在技术选型方面,专家们普遍认为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优解。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行业特点和数字化基础,选择合适的技术路径。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云端智能财务服务,以较低成本享受先进技术;大型企业则可能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无缝集成。
随着应用的深入,智能财务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基于实时财务数据的动态定价系统,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智能风控模型,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服务。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价值,也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卢文彬院长最后总结道:"智能财务的未来,既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理念的升华。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呼吁各界携手合作,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以创新的精神引领变革,共同建设更加安全、智能、可信赖的财务新生态。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愿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智能财务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这场高水平的论坛不仅展示了智能财务领域的最新成果,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者普遍认为,在"可信人工智能"的引领下,财务管理将迎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新时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5智能大会财务智能论坛观点-卢文彬|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