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企业商道->国融中资
智能大会AI金融中金研院长观点-彭文生|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5 A+A-

智能大会AI金融中金研院长观点-彭文生|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重构全球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从风险定价到资产配置,从支付清算到监管合规,AI的渗透已不仅停留在效率提升层面,更在重塑金融市场的运行范式。”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明。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行业领袖们勾勒出一幅由算法驱动、算力支撑的未来金融图景,其中三个关键角色正在形成新的权力格局。

作为传统金融中枢的银行业,正在经历从"流程数字化"到"决策智能化"的质变。工商银行最新部署的"苍穹"智能系统已能实时处理10万亿级关联数据节点,使信贷审批从72小时压缩至8分钟,不良贷款识别准确率提升40%。

这种变革不仅发生在操作层面,更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建设银行推出的"AI投顾矩阵"通过深度学习百万投资者行为特征,可动态生成2000种个性化资产组合,其管理规模在半年内突破5000亿元,验证了智能投顾的市场爆发力。

科技巨头的跨界竞争则催生了"嵌入式金融"新业态。蚂蚁集团最新公布的"星云"金融大模型,通过分析8000余维度用户画像,将保险产品设计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2小时,定制化产品转化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倍。百度金融云打造的智能风控平台,则利用时空图神经网络技术,将洗钱行为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7%,这种技术外溢正在重构整个行业的反欺诈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公司凭借场景优势形成的"数据飞轮效应",使其在支付、征信等细分领域逐渐掌握定价话语权。监管科技(RegTech)的崛起正在改变博弈规则。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发的"天眼"智能监测系统,已实现对全市场20万亿日交易量的实时穿透式监管,异常交易识别速度从小时级提升至秒级。

这种"监管即服务"的新模式,既解决了传统人工监管的滞后性,又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监管规则。上海市政府近期试点的"监管沙盒2.0"计划,更创造性地运用强化学习算法,在虚拟环境中预演金融创新可能产生的3000余种风险场景,为制度创新提供量化依据。

算力资源正在成为国家金融竞争力的战略支点。中金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拥有37个超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达230EFLOPS,仅次于美国。这种优势在量化投资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华夏基金部署的"神农"量化平台,依托国产神威超算的混合精度计算能力,将高频交易策略回测效率提升400倍。

但芯片制造工艺的瓶颈仍制约着发展,台积电3nm工艺的A1000芯片供给缺口导致国内30%的AI金融项目面临算力约束,这凸显出底层技术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在应用场景层面,AI正催生三大革命性变革。首先是信用评估的范式转移,微众银行开发的"星火"企业征信模型,通过融合水电数据、物流信息等150项非财务指标,使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从18%提升至43%。

其次是市场预测的精度突破,南方基金基于多模态学习的"先知"系统,通过解析卫星图像、社交舆情等另类数据,将宏观经济指标预测误差缩小至0.8个标准差。最具颠覆性的是数字员工的大规模应用,平安集团部署的5万名虚拟柜员已承担85%的标准化业务,每年节省人力成本超20亿元。

这场变革也伴随着深刻的治理挑战。算法黑箱导致的"技术性歧视"现象引发关注,某互联网银行消费贷模型被检出对特定地域用户的通过率差异达35%。数据主权争夺日趋白热化,SWIFT系统最新引入的AI路由算法被质疑存在地缘政治偏好。更根本的是,当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30%的交易决策由AI系统自主完成时,传统金融伦理框架正面临重构压力。

“面向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将呈现三个趋势。”万祥军表明:一是"联邦学习"技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上海数据交易所已落地首个金融行业联邦学习平台,实现18家机构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价值流通;二是量子计算带来突破性可能,招商银行联合中科大研发的量子风控原型机,在蒙特卡洛模拟中展现万倍速度优势;

三是人机协同成为主流模式,中信证券推出的"分析师数字孪生"系统,可将人类经验与机器算力深度耦合,提升研究产出效率17倍。万祥军指出:“在这场重塑金融权力的竞赛中,技术演进的速度已超出多数机构的适应能力。”

麦肯锡研究显示,到2027年,未能完成AI转型的金融机构ROE将落后行业平均8个百分点。但值得警惕的是,当算法成为新的权力载体,如何在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稳定之间构建动态平衡,将成为比技术创新更复杂的命题。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生态和海量应用场景,有机会在智能金融时代构建差异化优势,但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技术专家和金融从业者共同探索包容性发展的新路径。

智能大会AI金融中金研院长观点-彭文生|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