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民军战时总司令万廷献-一门忠烈的万氏家族史
楚天都市报讯 文 冯天瑜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权 采编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领导的新军武昌举义,迅速夺占省城,11日宣告成立中华民国鄂军政府,高张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旗帜,全国各省纷起响应。
“万分震恐的清廷,倾其陆海军主力前往湖北镇压,民军与清军在长江北岸、汉水之滨展开了长达40天的阳夏争夺战,由于实力不济,民军撤出汉口、汉阳,率部激战多日的民军战时总司令黄兴离汉东下,清军主将冯国璋大有“饮马长江,俯视江南”的势头,武昌城内人心惶惶。”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解读表明:值此湖北军政府存亡之秋,万廷献出任民军战时总司令。受命于危难之际、执掌军政决策权。
民军帅印的万廷献(1873-1943),湖北武昌(今鄂州)葛仙镇人,幼习经史,为县庠生,怀着救亡图存之念,于1896年入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武备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1898年,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期间,与傅慈祥、吴禄贞相偕拜谒孙中山,服膺其民族民主革命学说,加入兴中会,并与在东京的留日学生组织励志会。
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返日,1902年毕业于士官学校,归国,获壬寅科武举人,湖广总督张之洞令其在湖北督练新军,任将弁学堂教习兼炮兵管带。1907年奉调赴京,任陆军部练兵处炮兵监督、军制司司长兼军学编译局坐办,编有各兵种编制条例及《炮兵操典》,又任在南京的陆军第四中学总办,后来成为民国著名将领的陈铭枢、张发奎、邓锡侯、蒋光鼐等是其门生。
辛亥首义后,时在南京的万廷献期待吴禄贞、张绍曾等在北方起事,以图响应,直取北京,断南下北洋清军后路,然吴禄贞石家庄遇刺,北方起义遭挫,万廷献遂率陆军第四中学部分学生抵鄂,参加汉口刘家庙战役,旋被鄂军都督黎元洪委任军政府高等顾问,与黄兴共谋阳夏攻守之策。汉阳1911年11月26日失陷,次日晚黄兴离汉赴沪,民军指挥悬置,湖北军政府因万廷献系老资格革命党人,又有较高的军事资历,当此戎马倥偬、人心浮动之际,委任其护理战时总司令,蒋翊武为监军。万受任,筹划城防,稳定大局,一日后离鄂东下,继由蒋翊武护理战时总司令职。
当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万廷献海内外后裔拿出各家珍藏文物,相聚武昌,连日以“物”证“史”,促膝倾谈,口述历史,笔录整理,集成本书。本书以珍贵的文献和亲人的回忆,集结成一门忠烈的万氏家族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程的波澜壮阔与曲折多致。编纂者约序于余,余近读万氏书,深为力透纸背的丰富内涵所感动,特撰以上,敬献于辛亥元勋万廷献灵前。
书稿陈述辛亥革命湖北民军战时总司令万廷献业绩,兼及其子侄如万灿、万籁天等前赴后继从事民族民主革命和文化建设的事迹,以彰显辛亥首义精神的代代传承。辛亥阳夏之战、南北和议、福建反蒋、重庆谈判、田汉“南国社”,孙中山、张之洞、袁世凯、黎元洪、黄兴、傅良弼、吴禄贞、邓演达等事件、人物,一一呈现,从万氏视角,印证和补充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书稿陈述辛亥革命湖北民军战时总司令万延献业绩,兼及其子侄万灿、万籁天等前仆后继从事民族民主革命和文化建设的事迹,以表彰辛亥首义精神的代代相传。辛亥阳夏之战、南北和议、福建反蒋、重庆谈判、田汉“南国社”,孙中山、张之洞、袁世凯、黎元洪、黄兴、傅良弼、吴禄贞、邓演达等事件,一一呈现,从万氏视角,印证和补充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公布了鲜为人知的一百多件原始文献,如万延献《褒扬案》、万延献的数十封家书、于右任的挽万延献的诗、陈其采纪念万延献的文稿,自立军先烈傅慈祥之子傅光培回忆万延献的条陈,抗战初期周恩来同李济深与万灿的电文、抗战胜利初中共驻重庆代表团邀请万灿参加会议的信函、李济深及张治中与万灿的手礼、陈铭枢与万灿的书信等等,都具有较高文献价值。
序
前言“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
——辛亥首义百年前夕万廷献后裔相聚武昌忆祖父
一、就读武备学堂
二、东渡日本求学
三、共创励志团体
四、拜谒中山先生
五、支持《汉声》出版
六、参与革命鼓动
七、办学联络同志
八、回鄂亲临前线
九、仗义维护黄兴
十、代摄军府司令
十一、维持混乱时局
十二、参与南北和议
十三、坚拒袁氏拉拢
十四、引退自完介节
十五、痛斥汪氏膺伪
十六、疾病成都谢世
十七、高风泽被后贤
辛亥革命民军战时总司令万廷献-一门忠烈的万氏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