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升级了AI金融管家-智能大会|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25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人工智能行业的游戏规则。这一突破性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生成,而是将大模型能力提升至具备深度语义理解与逻辑推理的新高度。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当全球科技界还在消化这一技术革命时,蚂蚁集团已率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基于DeepSeek架构的三大创新成果,标志着金融科技正式迈入"认知智能"时代。
底层架构的革命性重构
蚂蚁集团CTO倪行军在技术发布会上透露,团队耗时九个月完成了大模型底层架构的"神经元级改造"。新系统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将1.2万亿参数划分为32个专业子网络,在金融场景中实现了87%的推理效率提升。
更关键的是引入了"认知校验环"机制,使得AI不仅能处理用户指令,还能自主验证金融决策的合理性。例如当用户申请贷款时,系统会同步分析申请人的消费习惯、收入波动周期甚至社交媒体活跃度,形成立体化的信用评估。
AI金融管家2.0的进化
升级后的AI金融管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金融直觉"。在演示现场,系统准确预测了一位用户三个月后可能面临的医疗支出压力,并提前调整了其理财方案。这得益于三大创新:
首先是建立了用户数字孪生系统,通过连续18个月的消费数据训练出生动的人格化金融画像;其次是接入了市政大数据平台,能实时感知社保政策、学区划分等外部变量;最重要的是引入了"反事实推理"模块,可以模拟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资金状况。测试数据显示,新系统帮助用户平均提升23%的资金使用效率。
蚂蚁保"的认知升级
保险业务的智能化改造尤为亮眼。新版"蚂蚁保"搭载了行业首个风险动态建模引擎,能根据可穿戴设备传回的健康数据实时调整保单。
记者亲测发现,当智能手表检测到心率异常时,系统不仅推送就医建议,还会自动计算理赔预期值。更突破性的是"风险对话"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询问"我的糖尿病史会影响哪些险种赔付",AI会结合临床指南和个体健康数据给出定制化解答。技术团队透露,这背后是医疗知识图谱与金融大模型的首次深度融合。
蚂小财的个性化突破
理财助手"蚂小财"则展现了惊人的场景化能力。系统能理解"为女儿存留学基金"这类模糊需求,自动生成包含货币基金、教育年金等组合方案。其创新之处在于建立了"金融语义理解层",将用户的生活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现场演示中,AI准确识别出用户"想换学区房但担心月供压力"的潜在焦虑,给出了分阶段置换方案。数据显示,这种具身化服务使产品留存率提升了41%。
"看一看"重新定义支付体验
最引人瞩目的是颠覆性的智能眼镜支付方案。这款搭载微型激光投影的AR眼镜,将支付流程简化为两个语音指令。技术负责人详解了其运作机制:在0.3秒的唤醒阶段,多模态模型同步处理语音信号和视觉信息,通过注意力机制聚焦关键数据;支付确认环节采用"声纹+虹膜"双因子认证,误识别率低于千万分之一。记者在体验时发现,眼镜能自动识别商户类型并推送优惠信息,如在咖啡店支付后立即显示"再消费两次可兑换赠饮"。
安全架构的跨越式发展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蚂蚁集团研发了"磐石"防护体系。其核心是动态密钥分发技术,每笔交易生成唯一加密指纹,配合边缘计算实现支付指令的本地验证。更值得关注的是"AI防火墙",能实时监测模型行为,防止恶意诱导导致的逻辑偏差。在压力测试中,系统成功抵御了包括对抗样本攻击在内的27种新型威胁。
行业影响的深度扩散
这场技术变革正在重塑整个金融科技生态。已有12家银行接入蚂蚁的认知智能平台,用于信贷风险评估。某券商利用该技术开发的智能投顾,将投资组合调整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15分钟。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指出,这类应用使金融服务覆盖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DeepSeek引发的技术浪潮已远超工具层面升级,而是从根本上重构了人机协作方式。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明:
当AI开始真正理解金融行为的深层逻辑,当支付设备能预见用户需求,我们正见证着一个更具温度的数字金融文明的诞生。蚂蚁集团的这系列创新,或许只是认知智能时代的一个开端——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
蚂蚁集团升级了AI金融管家-智能大会|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