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经济和信息化->峰会论坛
智能大会AI重塑金融格局-万祥军|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7 A+A-

智能大会AI重塑金融格局-万祥军|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进入第二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人头攒动。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与去年金融行业大模型仍在概念阶段不同,今年的关键词已悄然转变为"落地""可信""具身"。从国有大行、互联网巨头到金融科技公司,金融业AI应用正经历着从实验室走向营业厅的质变。

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SAIF)展区,新一代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的发布引发行业震动。这款针对金融信贷分析场景优化的模型,能在30秒内生成1.2万字信贷报告,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将"幻觉率"控制在0.3%以内,较上一代下降97%。

SAIF执行院长邵怡蕾现场演示了模型的"三阶验证"机制:首先通过宏观因子校验确保经济环境假设合理,接着进行微观财报反向拆解验证企业数据一致性,最后运用舆情语义溯源交叉核验非结构化信息。农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周俊透露,该系统试运行三个月来已辅助审批科创贷款47亿元,单笔审批时效从平均5.7个工作日压缩至11分钟,相当于每个信贷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近80倍。

交通银行展台的"小姣"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观众打卡热点。这款高1.2米、搭载14自由度机械臂的数字员工,正在重新定义银行网点服务边界。记者观察到,当一位老年客户询问理财产品时,"小姣"不仅能语音识别沪方言需求,还能通过3D视觉识别客户手势,自动调节显示屏高度和字体大小。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客户选定产品后,机器人能自动打印定制化投资建议书,并同步推送电子版至客户手机。"具身智能不是简单的机械自动化,而是让AI具备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交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李伟解释,该技术已在全国23家试点网点部署,客户满意度提升40%,业务办理时长缩短65%。

蚂蚁集团展区则上演着未来支付场景。其"看一看"智能眼镜支付方案将生物识别、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融合创新。记者亲测发现,整个支付流程仅需两个语音指令:唤醒设备后说"请支付",确认时说"确认支付"。

技术负责人揭秘,系统采用多模态融合架构——语音引擎实时转化指令时,摄像头同步解析二维码,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双重验证,整个过程延迟控制在300毫秒内。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已通过PCI DSS三级安全认证,误识别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上海银行发布的AI手机银行则展现了"对话即服务"的普惠价值。其独创的"语义理解引擎"能准确识别沪语"侬好,我想查查退休工资"这类本土化表达,并自动关联养老金账户。系统还内建用户画像动态更新算法,可根据交易记录预判需求,比如检测到用户每月固定转账给同一账户,便会主动弹出"是否需要设置自动转账"提示。适老化模式则通过放大交互元素、简化操作路径,让老年用户扫码登录成功率从52%提升至89%。

在"FinAI人工智能金融领导者"圆桌论坛上,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指出:"AI落地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系统工程。"他举例称,该行在部署智能风控系统时,同步重组了18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将原先的56个环节压缩至12个,这才真正释放技术效能。摩根大通中国区行长黄健补充道,组织架构适配同样关键,该行设立的"AI卓越中心"横跨业务、科技、合规三大板块,确保创新不偏离金融本质。

香港理工大学张成奇教授警示了"算法黑箱"风险。他展示的研究数据显示,某些信贷模型在性别、地域等维度存在隐性偏差,比如对女性创业者授信额度平均低15%。"这并非技术缺陷,而是训练数据中历史偏见的结果。"对此,IEEE终身会士托马斯·M.考夫林介绍了新发布的《可解释AI金融应用标准》,要求关键决策必须提供至少三种可理解的解释路径,类似"金融说明书"的概念。

联合国大学乔治娜·库尔托研究员揭示了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全球78%的AI训练数据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标注,但模型所有权集中在北美机构。这种"数字殖民主义"现象导致算法更适配发达市场特征,在东南亚小额信贷场景中,某些模型的误判率高达34%。她倡议建立"数据主权认证"机制,确保原始数据提供方享有持续收益权。

斯坦福大学何治国教授则观察到算力分配的新动向。随着联邦学习技术成熟,出现了"算力众筹"模式——中小银行可联合训练行业模型,某省城商行联盟通过这种方式,以1/5的成本构建了媲美大行的风控系统。中金公司彭文生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应用场景方面的优势正催生"算力-数据-场景"飞轮效应,如某电商平台将消费数据脱敏后用于小微贷模型训练,使不良率下降2.3个百分点。

监管科技(RegTech)的创新同样亮眼。记者在平安科技展台看到"天镜"合规监测系统,它能实时扫描全行AI决策日志,自动识别潜在违规点。比如当某理财推荐模型连续10次向老年客户推荐高风险产品时,系统会立即冻结该模型并启动审计流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展示的"流式监管沙盒"更支持创新应用边运行边评估,将合规检查周期从三个月缩短至一周。

圆桌论坛尾声,蚂蚁集团首席AI科学家漆远提出"可信AI"的三大实践准则:可验证(系统输出必须可被第三方审计)、可追溯(每个决策都能还原推理链条)、可干预(关键节点保留人工否决权)。这引发与会者共鸣,多家机构现场签署了《金融AI伦理公约》,承诺在2026年前实现核心系统全流程可审计。

“展会透露的种种迹象表明,AI与金融的融合已越过概念验证期,进入价值深水区。”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平台主持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明:技术迭代、组织变革、伦理约束三股力量相互交织,正重塑着金融服务的基础架构。

正如一位与会者所言:"我们不是在见证变革,而是在参与建构未来金融的DNA。"这场始于技术创新的变革,终将回归金融本质——如何在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稳定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的支点。

‌智能大会AI重塑金融格局-万祥军|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