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原创评论
留住人才、吸引人物的机制 “种水稻”和“做新闻”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7-01-09
【阅读】903 A+A-

留住人才、吸引人物的机制  “种水稻”和“做新闻”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美国《科学》周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传统上种植水稻的人群会培养出更加强烈的集体意识,因为种水稻付出的劳力非常大,需要邻里间的合作。相比之下,生活在小麦种植区的人更具备独立意识和思辨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植小麦只需要一半的劳力,也不像种水稻那样需要相互合作。

研究认为,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南方离婚率低于北方,而北方发明专利数多于南方。这是《参考消息》2014年5月10日的报道,确实,这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消息。麦作区和稻作区,真的会带来文化思维、生活观念的差异吗?

从古代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现代的南北差异由来,是不是靠谱?不好妄加评论,而这个思路倒是启发我也可以对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作一番不靠谱的解读。

电视台和报社的生产方式也有着类似的差异:电视台记者,有如小集体或大集体,起码两个人合作,一个片子的完成,至少需要摄像、剪辑、配音、字幕等等工种的配合,至于一档节目的上线,那更得有庞大的“后援团”;而报社(杂志社也大抵如此)记者,有如个体户,常常可以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多情况下,自己独立采访、独立写作(当然,现在也需有经营思维了)。

生产方式的明显不同,会导致电视人与报人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呈现怎样的差异呢?

电视记者,外向活泼型居多,因为要与人合作,必定要学会主动出击;报社记者,大多内敛闷骚,特立独行。 

电视台的人员配置,大多男女比例协调,出镜、采访、制作、包装多为女性,摄像、编辑基本上是男性天下,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报社的人员安排,性别上并无特别指定。 

电视记者,搭档夫妻多,因为要合作,出双入对,搭着搭着就搭到一起去了;报社记者,同行夫妻多,感情的产生大多基于情投意合,而不是采访条口或具体稿件的合作。 

电视记者,大多时间观念强,节目都是以帧掐算,时长往往分秒必争;报社记者大多散漫,天马行空,优哉游哉,截稿时间远没有交片时间那么急促、紧凑。 

电视记者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因为合作,往往便有龃龉,因为协调,往往便有矛盾;报纸记者,单兵作战,独来独往,少了纠葛,减了烦恼。 

电视记者多猜疑,报纸记者多抑郁。 

电视记者,常常自我感觉良好,一组一个条口,发稿没有外部的竞争对手,不触犯底线和边界,都可以播出;报纸记者,采访、发稿总有纠结、忐忑,哪个编辑案头的自由来稿不是堆积如山!? 

电视台的记者与编辑,关系是倒置的,编辑反求记者多多出稿,大段时间要填满;报社呢?供大于求,所以记者都要下求乃至跪求编辑,给个版面,上个头条。 

电视台分工协作,九九归一,最后捧红的往往是主持人;报纸记者,孜孜以求,最后大多成就的是自己。 

电视记者的离婚率,往往高于报纸记者,因为合作搭档的机会多,接触异性的机会多,心动直至行动的机会就相应增多,而报纸记者,多与采访对象接触,采访则多半是“一锤子买卖”。

和盘托出以上一堆不靠谱的分析,只是为了吸引你看到以下我的核心观点:电视记者比报纸记者更依赖于一个平台的机制水平,因为它往往决定了电视人在什么运行环境下,和什么人一起合作。电视台应该比报社更为重视合作协调的机制,就像稻作区那样,头版头条的问题是,如何提供良性的合作氛围、条件,如何引导并改进不善合作、不会合作的团队,如何淘汰不合作或不愿合作的个体。 

报人、电视人其实都大概知道,小合作要放下态度,彼此尊重; 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一辈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但是,个体的自律,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靠的,需要机制的制约和监督。一个团队,大致有这样五种人:人渣,人员,人手,人才,人物。好的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剔除人渣、提升人员、引导人手、留住人才、吸引人物的机制。这无论是对报纸还是电视,都是适用的。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电视台)

留住人才、吸引人物的机制 “种水稻”和“做新闻”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