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传媒交流
吃透两头 做“定盘星”:经济日报这样报道新常态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797 A+A-

吃透两头 做“定盘星”:经济日报这样报道新常态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万赢信采编:编者按 “新常态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人把它放大,作为解释一切的标签。有人片面解读它,作为经济下行的借口。还有人把它虚无,成为不作为懒作为的托辞。经济报道,宏观讲形势,必须吃透上头;微观讲案例,必须吃透下头。要宣传好,必须吃透两头。要宣传好,必须注重引导艺术,让外行看懂越看越有意思,让内行服气越读越有意义。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当前经济宣传的主基调。把握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定盘星”,引导经济进入新常态,精神进入新状态,十分重要,迫切需要。何为新常态?如何解读新常态?如何全面、准确、及时地引导经济工作?近期,我们邀请三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介绍各自做法。今天推出第一篇,看看经济日报是怎样报道新常态的。

如何才能把新常态说准说对、讲清讲透?经济日报发挥权威财经大报特色,扬经济专业之所长,避经济概念之所短,既重发布又重解读,既重报道又重引导,讲普通话、说寻常事、尝大众味、品现实相,运用通俗易懂的数据实例、深入浅出的分析、权威独到的评论,帮助人们走出概念看生活、走近身边看大势,坚定信心,激发勇气,凝聚改革共识。

敏锐辨“新” 全面析“常”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很多重大场合全面阐述了新常态的特点、机遇和挑战。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经济宣传的主基调,是努力搞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定盘星”。经济日报编委会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理论的重大战略意义,坚定地站在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这一全局高度,主动引导大众通俗易懂地认识认清认准新常态,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14年7月28日,经济日报率先刊发编辑部文章《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阐释“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意味着相对稳定。12月7日,一版再度刊发编辑部文章《挖掘新动力 开拓新格局》,提出新常态本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破题需要“新动力”。这两篇文章深入浅出阐述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随后,《新常态,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新常态新趋势”系列评论员文章等一组组报道前后呼应、层层递进,有数字、有事例,理论联系实践,帮助人们不断丰富、深化对新常态的认知体系。

回应问题 引导热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如何拨开迷雾看清大势、趋势和走势,避免“速度焦虑症”?经济日报致力于将宏观数据指标生动性解读,结合有关政策虚实结合,让受众看得懂、认得清。

 针对经济热点话题、社会认识误区,经济日报努力纠正“新常态”被泛化、标签化、贬损化的倾向。“新常态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人把它放大,作为解释一切的标签。有人片面解读它,作为经济下行的借口。还有人把它虚无,成为不作为懒作为的托辞。经济日报通过“正本清源理性看”“热点面对面”等专栏,刊发《唱衰中国也要有点常识》《不“唯GDP”并非“去GDP”》“无需过分渲染通缩预警”系列述评等文章,围绕通胀通缩、降息降准、地方债、银行不良贷款等热点问题和增速、股市、楼市等焦点问题,用外行看得懂、内行看得清的语言,逐一分析,还原事实真相,澄清错误观点。

 为了让社会全面理解新常态的内涵和本质,经济日报打造系列品牌专栏,如“经济形势面面观”“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年终报道”等,围绕经济数据,客观分析经济基本面和发展趋势。今年以来,经济日报突出报道解读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等,在各家媒体中最为详尽地刊发相关数据图表,并深挖新闻富矿,推出“从数据看经济新常态”“读研究报告看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纵横谈”等深度分析、访谈,发表《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等文章,透视数据变化背后的内涵,讲清稳增长和调结构、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把发展成就讲足、把解决问题讲够、把重点工作讲透,引导社会广泛认同,增强人们坚定落实中央改革发展部署的决心和信心。

扭住重点 把握关键

推进新常态,必须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创新。经济日报抓住重点,明确改革是最大红利,也是最大动力,持续加大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宣传,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栏目,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互联网+等近期密集发布的重大举措做好政策解读,挖掘实用、管用的信息,帮助人们吃透精神、用好政策,增强对新常态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经济日报打造“改革发展新景象”“新常态新作为 新亮点”“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等栏目,深入剖析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创新实践样本。3月19日,经济日报刊发《i5,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样本》,讲述沈阳机床世界首款智能机床数控系统研发团队创新发展的艰难历程,道出他们希望破解难题困惑、谋求改革突破的心声,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经济日报推出“自主创新年度报告”,以30多个版面的篇幅全面梳理我国自主创新工作,展示各地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的亮点,推动形成全民关注、拥抱“创”时代的氛围。

为了研究新常态报道,做深做实做细有关报道,经济日报组建了“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两支跨部门、跨平台的专题报道小组,组织撰写一批系列报道和深度调研,以多维视角和多元呈现,开展融合报道。

踩准节拍 同频共振

经济日报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及时研判舆情,把握好报道的时机、节奏,做好“推进器”、发挥“推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经济日报刊发署名为“钟经文”的编辑部文章《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吸聚各界关注,为推动兴起创业创新热潮鼓与呼。两会期间,经济日报打通会上会下、会内会外,聚焦新常态,通过梳理两会热词、专访经济学家、采访代表委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换挡期需要注意防范的风险,提高话题度、美誉度

今年3月博鳌论坛期间,经济日报着力推出“海外看中国”专栏,派出多路记者进行采访,刊发《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中国治理创新为世界注入活力》等报道,请外国权威人士发声,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积极评价和理性思考,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服务受众 融合推送

 “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传统的货币手段不好用了,经济增速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受众关心的问题就是经济日报关注的问题,为了回应受众,及时引导,点对点引导,经济日报苦练内功,不断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采用分众化、互动化的方式引导受众。目前,已初步形成主报、中经网、“两微一端”三大平台格局,打造融合报道的项目品牌集群。三大平台同步策划、配合采访、分工编辑、多元生成,通过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视频等方式推出不同形态的报道,形成“中经演播厅”“议事厅”等品牌。两会期间通过社交网络广泛征集网友关心的问题,请记者上会“帮帮问”,并用H5动图、“微信体”等活泼的形式回复网友。通过新媒体交互报道,在一问一答之间,回应各界的热切期盼,彰显攻坚克难的定力,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折射经济发展的进步。(经济日报)

吃透两头 做“定盘星”:经济日报这样报道新常态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