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传媒->广播电视
多模态隐喻在电影海报意义构建中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1501 A+A-

多模态隐喻在电影海报意义构建中的作用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万赢信采编:引言 经过近30年的研究,语言学界已普遍认同隐喻的思维性和概念性本质。既然“隐喻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Lakoff Johnson, 1980:153),那么仅仅研究语言这一单一表意符号势必不够全面。过去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语言隐喻,图像隐喻与多模态隐喻的提出为我们弥补了这一缺陷。

图示:图文无关

eville & Urios-Aparisi, 2009:19)。传统的意义分析大多从单纯的语言层面,即从语言的表层符号系统和深层语义结构着手。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由图像,文字,声音,颜色等构成的多模态表意语篇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艺术渲染手段,以其独特的画面设计传递出丰富的内涵,为观众带来极具感染力的视觉盛宴。作为一种符号表意系统,海报画面集文字,图片,色彩,图形-背景空间关系于一体,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因此,本文试图分析隐喻性思维在构建和解析电影海报意义时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这一符号表意语篇提供认知依据。

2. 概念隐喻

长久以来,隐喻被当作一种修辞手段运用在小说,诗歌,戏剧等的创作之中,而其意义构建主要依赖于人类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对于隐喻的研究上升到了人类的认知范畴。安德鲁·奥托尼(Andrew Ortony)主编的《隐喻与思维》(1979)和莱考夫、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使我们对隐喻的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到认知层面,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一种主要的语言现象转变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现象(Forceville,2009:19)。Lakoff (1980) 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借此一个经验域部分地映射到另一个不同的经验域;对于第二个经验域的理解需借助于第一个经验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熟悉具体的经验域来理解陌生抽象的经验域。因此,隐喻被当作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靶域(target domain)的结构性映射(structural mapping)。

3. 多模态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53)指出,“隐喻主要涉及思维与行为,语言只是一种派生。”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媒介可以体现人类的隐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绘画、音乐、雕塑等通过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进行交际的现象。李战子(2003:1)指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而语言只是众多交际模式中的一种。

区分了“模式”、“媒介”和“模态”三个术语,认为模态指的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Forceville (2009:23)认为单模态隐喻中,源域和靶域都主要在单一模态内进行映射,比如语言层面的概念隐喻,那么多模态隐喻就是利用多种符号系统协同合作来构成语篇意义。因此与单模态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的源域和靶域都是在多模态内进行映射。在电影海报的构思中,图像、颜色、图形背景等源域信息都与电影当中的情节、背景及人物关系等目标域建立了跨域的映射关系,因此是典型的多模态隐喻。传统的隐喻研究多局限于语言层面,随着隐喻性思维的揭示,对于隐喻的研究势必会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以多模态隐喻来研究电影海报意义的构建,就是跨学科研究隐喻的一种尝试。

4. 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隐喻

作为一种艺术渲染手段,电影海报通过新颖的构思设计,精美的画面质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递电影的艺术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让观众可以了解电影的大致内涵。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资源,电影海报集文字、图像、颜色和图形背景关系等于一体,利用人们的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意义。本文选取《飞越疯人院》电影海报为研究素材以期解读隐喻在其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这部电影是根据肯·克西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讲述的是男主角麦克墨菲被送到精神病院,并看到的一系列疯狂变态的事件。这些看似零散、缺乏逻辑的情节安排和乖戾疯狂的人物刻画都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一种映射。理解该片的关键在于要运用丰富的联想力和解读隐喻的能力,而对于其海报的意义解析亦是如此。

海报画面经典简洁,通过两种模态来传递信息:图像和文字。图像画面主要由黑、白、灰构成,奠定了影片压抑的感情基调,也影射了当时压抑的社会现实。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上方一把裂开的红锁,在黑白灰的映衬下鲜艳异常,成为画面焦点,并直指影片的主题。就图形-背景关系而言,男主角麦克墨菲的上半身头像成为焦点,面部显露揶揄的表情,隐喻了反抗美国体制的“垮掉的一代”

而背景是疯人院的铁丝网,比喻当时政府的高压统治。麦克墨菲身着的深色衣帽都影射一种压抑的生活状态。现将图像隐喻总结如下: 黑、白、灰 映 射 压抑的情感基调 红色裂开的锁 挣脱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麦克墨菲反抗的美国人深色衣压抑的生活状态 铁丝网政府的高压统治整幅海报上,黑色字体出现在最上方,直接告诉观众最直接的电影信息,即主演名字Jack Nicholson和电影名称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电影名称的英文表达也借用了隐喻性思维。Cuckoo在英文中有“布谷鸟”、“杜鹃鸟”之意,也有“愚笨的”、“傻子”之转意。因此,Cuckoo’s nest表面上即指布谷鸟巢或杜鹃鸟窝,而其实有“疯人院”的深意。

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整幅海报传递出了电影的主旨深意,即疯人院实际就是消极病态美国社会的一种缩影。

5. 结语

运用多模态隐喻来解析电影海报意义的构建可以证实人类的隐喻性思维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在传递影片信息和吸引观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隐喻性图像往往比文字更加隐讳,且富有深意。

多模态隐喻在电影海报意义构建中的作用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