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论坛
新闻再生输出结论则是内心 邹莹:南都一期“数读”作品诞生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1010 A+A-

新闻再生输出结论则是内心 邹莹:南都一期“数读”作品诞生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用“一期”来作为数读作品的量词,再合适不过。“数读”,非一篇稿件,非一组数据,非一张图形,而是用美学可视化的方式,追求那些隐藏于海量数据之中的意义和真相。它是思维的联动,超越“一篇 +一组 +一张”,用数据讲故事,逻辑分析是骨架,美术设计是外衣,实现新闻增值、新闻再生,并输出结论,则是内心。

在大数据叙事的背景下,南方都市报佛山新闻部于 2012年 5月首开“数读”版。以每周一至两期的频率,每期一至两个版的篇幅,迄今见报百余期。并辅以微博、微信传播,使读者在更直观的新闻可视化表达中,透过数据读懂城市。

数据叙事,以小见大

有人认为,数读,即是将新闻中的数据,由文字形式变成图形。此观点有些“囫囵吐枣”。

在采编一年多的尝试中,我们将数据新闻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上面所述,数据直接进行图示化转换,目前常见于民调、排行榜、调研报告类新闻的编辑手法。这类作品,虽在呈现上变得美观,但价值局限于新闻本身,简单被动,亦有“换汤不换药”之感。

发展到第二阶段,则是我们正在做的“数读”,在一场深度发掘中,数据增值新闻再生。跳出“被发布”的圈子,自己通过数据独立叙事,表达见解。搜寻存在于不同时空的海量数据,并按照各种角度和创意进行深加工,发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真相,感受作者所释放出来的“态度”,使新闻内容实现增值。徐子沛所著《2013:中国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或可观传递更直观说明:“有学者将白宫 200多年总统洗衣服的记录电子化,然后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这些数据,都是地道的小数据。但是小数据只要在纵向上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在横向上有细致的记录粒度,再和其他数据整合,就能产生大的价值。”

而第三阶段,或为数据交互化,实时的、动态的、开放的,将数据新闻转化为数据应用产品。该阶段更需跟新媒体嫁接,也将是未来趋势。

见解是灵魂,分析是王道

回到第二阶段,“数读”,如何实现?

见解是灵魂,这是第一步。我们做一系列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实现哪些“结论”和“增量”,数据千千万,选择哪些入手,即为“见解”。

比如中考季节,教育部门公布加分学生名单。我们想知道,加分的价值有多大,按照录取分数线和择校缴费金额,加 1分可以帮家长省多少钱;我们还想知道,什么条件最容易获得加分,也想知道,各个城市的加分政策有何不同,本城有无“政策奇葩”。在此主题下,通过搜集本城 5年数 据以及他城政策条款,完成“赢在加分线上”的数读作品。

再如我们想了解城市两位主官的工作方式和关注点,便通过搜集半年,书记和市长的公开行踪,加以统计分析。没有妄自总结,数据最真实。原来,市长最喜欢实地调研,公开活动 73次,其中两成是在看现场;原来,书记参加的公开活动中,跟经济产业相关的最多,可窥工作重心。

有了方向,才有方法。

分析是王道,这是第二步。数据背后是有故事的,数据之间是有逻辑的,数据是多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融汇。操作过程可以先从采集数据入手,继而储存数据,分析数据,理解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则包括“统计、关联、对比、换算、量化、溯源、发散、综评”等,二次加工是关键。要知道,单一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最常用的“对比法”,可通过横比、纵比、与计划比、与经验比等等模式,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数据意义。同一消费品价格,中外横比,可知水平;同一事物,放在时间轴上,看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可知变化。我们曾经做过《水浸黑点与排涝能力 佛山 VS香港》,通过 15项的一一对应,“近身肉搏”,展现出佛山内涝治理管理水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我们还纵比过本城 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词频的变化,发现每年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比如“建设”一词一直坚挺,在 5年报告中,每年出现的频率都最高,而“创新”一词渐渐上位。这就让新闻得到拓展。

再如“换算和量化法”,可让晦涩的事物变得亲切可感知。亚马逊的每月访客量有多大? 8000万,数字大到让人“无感”。这时就需要用平时熟悉的物件去替代,迪斯尼大家熟吧,8000万人,相当于填满 60个迪斯尼乐园。在用电新规执行时,260度电,成为一个限值。260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了《260度电能干嘛》这期数读,即用换算法,通过不同家电的用电量,来理解260度电。原来,260度电能让 400瓦的洗衣机转650个小时,若是每次洗半小时,可使用1300次。数据从而变得不再陌生。

“统计法”在数据分析中,也是一枚利器。通过对批量事件的统计,可得出某些特征或规律。凯迪网的舆情报告,通过统计新闻事件出现的频率,得出 2012年5大事件集,包括“薄王系列”、“钓鱼岛争端”等。其中, “薄王系列”在 365天里,持续了 239天,2-9月最盛。这样的角度,颇有意味。我们曾对本城 650个政务微博进行统计,庞大的工程,但得出“65%的官微一天说不到一句话”如此结论,十分值得。这句结论就是南都新闻。

分析方法很多,采用最合适的,是一件数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分析之后,有了骨肉,即进入第三步,可视化表达。用清晰美观的图示,传递采编思路输入结论。在美术设计上,有 3个基本原则:阅读比炫技更重要,不能过度设计,损伤了数据的清晰度;重点部分明确突出,不能无主次无焦点,满版乱飞;生动不可少,要让人看到乐趣,否则读者不买账。

在“数读”作品中,或许可以这样定位编辑、记者、美编三者的角色。编 辑主导,视角、逻辑、节奏;记者根基,采访、发掘、整理对比;美编表达,精准、创意。每一期作品都需丰富的数据支撑,不然,再好的形式也是装模作样。唯三剑齐发才生成妙招。

深挖城市生态,助力纸媒

数读,这种在文字和图片之外的第三种新闻生产方式,已然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常见。

虽最先发迹于网络,但或可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纸媒生长壮大,为网媒所不能。

目前网络媒体的数据新闻多为独立作品,无论是搜狐的“数字之道”、还是新浪的“图解新闻”等,多是在国内外突发或时政新闻发生后,对此做的进一步延伸和解析。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之遗憾,重复性和可复制性比较多。而通过发掘数据,深挖城市生态、政治生态,则是纸媒可着力之处。由此而生的每一个数据和数据集,都将成为纸媒独有的资源储备。

比如南都东莞读本对 32个镇街预决算、财政结余的统计盘点,以及对镇街官员生态、入仕升迁路径的搜集,每一次数据发掘,都是一次自有积累。

我们南都佛山读本则在今年 8月推出《城市观察报告》,开小口、深深挖,对 2013年上半年“政情”、“社情”、“经济”三方面进行数读报道。除了前面所述归纳政要行踪、分析政府官微,还通过半年案例摆事实,建立“首次公开表态的时间”等指标项,综评政府部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速度和处理能力;并整理部门官网资讯数据,探寻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程度。如受关注度较高的财政信息和食品抽检通报,整理发现,半年所公开的数据,多是个位数,“0”一大把;经济产业方面,则对 105项省重点工程进行分析,告诉读者目前地面上的工程有哪些,投资有多少,进展到哪一步,哪个区域最繁忙……这些数据,平时都深藏不露,也零碎易忘,但二次开发重装重组后,就成了有南都态度的新产品,同时对当地多方面做出还原。定期定点,形成系列、建立指标、打造品牌,可持续经营发展。你会发现,原来城市可以这样读。将来,城市还可那样读……

每一期数读作品,都伴随着抓狂、豁然和愉悦。冲击了脑力,亦挑战了体力。往往一个结论之后,是上千个数据的支撑;一个版面之后,是十余页 A4纸的原始资料。当我们想知道上半年政府采购重点时,便对 1000项公告信息进行打捞,再细项分析,可想而知,过程繁复辛苦。但不这样做,怎知哪个区采购最多,怎知环卫保洁类的采购,那么多,那么贵。看到结论,顿时快乐。

“数读”背后的采编团队,是有温度的。数据同样也有温度。雁过留痕,人类活动都有记录,研究数据,其实是在研究人。所以,与数据斗,亦其乐无穷。(作者系南方都市报编辑)

新闻再生输出结论则是内心 邹莹:南都一期“数读”作品诞生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