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论坛
对政治新闻的解读 邹莹:南都“两会”数据可视化报道实践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1207 A+A-

对政治新闻的解读 邹莹:南都“两会”数据可视化报道实践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直在试验的数据化、可视化报道方式,在2014年走上南方都市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平台。从3月1日至3月14日,20多个主题接踵而来,既有紧贴当天热点的即时话题,更有追求延展度的策划,力图在常规的“两会”新闻中完成一些不常规的报道。这是一次交织着限制与突破、纠结与愉悦、枯燥与激荡的旅程,也许结果不尽完美,但采编对政治新闻的解读,的确有了新的认识。

——南都“两会”数据可视化报道实践

不同于网络媒体有着先天的技术和传播优势,可以在交互性上夺人眼球,纸质媒体更多的尝试,是在主题构建和发现上。即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件事,以及,这件事原来如此。

这个过程中,先进的内容,是最大的差异法宝。

南都本次全国“两会”数据化报道,通过“普及解释性”呈现和“挖掘分析性”呈现,完成了20余期主题,得到了20余个“人无我有”的新鲜结论。

如普及解释性报道,“议案提案的一生”,完整梳理议案提案从提出到处理的流程,无论是对“最终能列入大会议程并表决通过成为法律的议案有限”类似关键点进行的解释,还是对答复时间表的突出,都是为了表现参政议政的实现程度。在某些结论不适宜直接明示的情况下,一张有意识的图表能潜在输送信息,价值尽在细节。“七常委一周‘走遍全国’”,全国“两会”期间常委下团,平实地记录7人言行,辅以“下团惯例和规则”,就是一种时政新闻的传递。地图式的表现手法,则让足迹感可视化。这个主题亦可继续寻找关联性,当5年届满,或有更多线索。

挖掘分析性报道,是数据化新闻之魂,亦是此次之重。即在海量数据中,发掘出可用之材,按照各种创意和分析手段进行深加工,使多个数据集按照一定的逻辑建立联系,独立叙事,表达见解,新闻内容实现增值甚至再生。

在政协新闻发布会和外交部长答记者问之际,“32年13人他们为政协代言”、“外长王毅首秀”两期报道应运而生。两期的角度都是群像分析,通过整理背景、年龄、经历、风格等标签,找到这个群体的“属性”;同时通过发布会这个介质,梳理历年情况发现特性:如获得提问权的都是哪些媒体,如发言答问词频、所提及领域地区的次数有哪些变化等。这些是把对“代言人”的分析,拓展到了“国家事”之上。

怎么厉行节约,“两会”热点之一。我们选择“代表委员改变的‘待遇’”这一角度来诠释,借助纵向对比,呈现现在和过去的不同。过去专机封路,如今普通航班与社会车辆并行;过去沏茶倒水精美礼品,如今一瓶矿泉水还实名制……记者观察加上代表委员现身说法,两者相互支撑,结论更真实可信。对时间轴的利用,“政协报告里的第一次”,这期报道是另一次尝试。当内容务虚时,更要迅捷地打捞到题眼,5年轴线上“新鲜提法”的自我比较,文件报告的一次纵向延伸,可见时代之变工作之变。

相对于纵比,横比是与他者对照,找到自身定位。“预算军费8082.3亿”这期,是将2013年军费放置于GDP的范畴里,通过占比这统一口径,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对比,看看中国占比大不大。在数据公布之时,有专家解读认为“我国国防费规模是有限的,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我们通过横比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恰也支撑了该观点。同时,对于数千亿这样大的数值,人们往往没有直观概念,于是又选择在2014年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范畴里,与教育经费支出等的对比,看看军费的分量。单一的数据是缺乏说服力的,只有多类型的比较,数据才有评判的价值。

总体来看,这十多天的报道里,最具规模效应的属对政府工作报告的12个版可视化解读,其中包括对GDP、房价等关键词的十年发散,对报告怎么出炉、报告文本词频的分析。最具独特效应的属对财报的4个版数据化解读,其中包括对中央地方财权分配的解释性作品,对央企利润上缴的揭秘性作品等。最具价值效应的则属对李克强答记者问的2个版创造性解读,其中包括总理一年施政路线图,李克强、温家宝、朱镕基三人的总理发布会Style。它们和其他独立作品结合,让整体“两会”数据化报道富有节奏感,让这场全国性战役更具高度。

做数据新闻,是脑力活,是体力活,也是科学技术活。南都此次设专职统筹采编,并与凯迪数据研究院、南方舆情研究院合作,实践报道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仍是第一位的。“两会”那么多信息,要抓住哪一条,抓住了又怎样去实现?以财报的4个版数据化解读为例,可见一斑。

财报历来是“两会”报告中最晦涩的部分,各种繁复的数字不仅让代表委员头疼,媒体亦难做。如果只报道决算多少预算多少,中规中矩,不失不过,却也过眼云烟,挥之即忘。若想脱颖而出,必先火眼金睛。今年全国人大预工委和财政部首次对人大代表们发放了一本177页的《政府预算解读》,可谓宝藏无数。在版面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采编商定先需关注1个“必须品”——即“2014年中央钱怎么来钱怎么花”。采取了结构分析法,先从解释性入手,告诉大家中央财政的构成方式,再去庞大的财报中寻找相应数据“填空”。如公共财政收入是中央财政的一部分,而2014年其的预算总额为64380亿。如此分解,不仅塑造了主题,也保存了关键数据。其后,用接下来3个版分别关注3个热点话题:在楼市狂热的背景下,想知道房地产到底为财政税收贡献了多少,于是有了对三大产业里17个行业的缴税排名,分别挖掘对应数据后,结果发现房地产缴税以“微小劣势”名列零售批发业之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新提法里,想知道目前国家与国企的利润分配,于是有了对5类央企上缴利润的梳理和5年比例的变化路径;在地方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的持续探讨中,想知道中央地方收支的责任划分,于是有了一期解释性报道。

这次对财报的报道,均是在预设角度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打捞重组,得以重点突出结论鲜明。同时也需有舍弃的胆量,做到大道至简。

这是南都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中大量采取数据可视化报道模式,是起步也是拓新,有经验也有不足。

在限制面前,我们有无奈的放弃,如解读“两院”报告时,无法进行的职务犯罪过往数据整理;在紧张的时间面前,还有更深的数据没能出土,内容欠饱满;在有限的人手面前,版面没能全部清晰统一;在认知的差异面前,选题并非全都合适,呈现有些是“伪数据化”…… 但我们亦有对“敏感”的坚持,三任总理答记者问,通过严谨的数据对比,平实的资料列举,将三人风格绘制纸上;我们亦有对数据化方向的坚持,逢“两会”这类大型政治事件,做到让大家“跃读悦读越读”——通过这种方式,受到吸引愿意来读,找到共鸣读得有趣,持续关注还想再读。(作者系南方都市报编辑)

对政治新闻的解读 邹莹:南都“两会”数据可视化报道实践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