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素质道德
进入大转型推进传媒业发展 李东东: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6-08-14
【阅读】1061 A+A-

进入大转型推进传媒业发展 李东东: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1月8日,“中国传媒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记协、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中国传媒大学相关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李东东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大转型、大跨越、大建设的关键时期,传媒业应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新形势。她强调,传媒业应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传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数字化战略,优先发展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事业,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传媒业创新发展。

以下为李东东演讲话全文:

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 全面推进传媒业发展

李东东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传媒界的朋友们再次相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商改革之策,共谋发展大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对中国传媒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传媒界的同志们致以新年问候!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传媒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里,我国传媒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新局面,传媒业产业、事业全面进步,整体面貌发生重大变化,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全面建设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我们指明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勾勒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画卷。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业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通过转变自身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加快自身发展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服务。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李长春同志就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中央高度重视报刊改革工作,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同志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下面,我就“十一五”时期我国传媒业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和总结,同时就如何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全面推进传媒业创新发展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新闻出版业取得重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新闻出版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谋改革,在改革中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进步。

 1.新闻出版产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从“十五”末期到2009年,我国图书品种由14.3万种增长到30万种,图书印数由62.7亿册增长到70亿册。报纸印数由413亿份增长到439亿份。2009年出版期刊31亿册,电子书76万本,网络游戏、文学出版物700多万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居世界第一,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复制业居世界第三,网络学术出版居世界第二。

在创造精神产品的同时创造了物质财富。2009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其中,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增加值达1660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1%。全行业营业收入10341.2亿元,利润总额893.3亿元,纳税总额为620.3亿元。新闻出版不仅是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

 2.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五年来,新闻出版行业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十一五”期间,全国528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完成转制。同时稳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批准了市场报社、现代快报社等35家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实施方案,涉及报刊171种。目前全国已有1069家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单位,49家党报党刊集团剥离了印刷、广告、发行、三产等经营性资产,组建了报业经营公司。全国共有5家报业集团、报刊社的经营部分已经在境内外上市。

 3.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产业迅猛发展

2009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已达到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数字出版产业集聚区。截至2009年底,我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互联网出版、动漫游戏出版、手机出版等新的业态发展迅猛。手机出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传统的网络游戏,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24.2%,位居首位。新闻出版业的总体格局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已发生初步改变。

4.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业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打造精品力作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延伸了农村、基层、边疆的服务网络。重点工程基金每年支持2000多个出版项目,传承了文明,丰富了公共阅读。其中,农家书屋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38万家,惠及了几亿人民群众,切实做到了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5.“走出去”呈现新局面

2009年,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885万多册(份),较2008年增长10.4%。版权贸易逆差从高峰期的1∶15下降到1∶3.3。报刊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国际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63家期刊与国外开展版面合作。数字出版“走出去”进程加快,2009年,我国期刊数据库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共有64款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09亿美元,同比增长53.9%;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我们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也共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的严峻考验。在如此跌宕起伏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极为不易。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干部职工的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和努力奋斗,归功于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里,我再次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向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有关部门、向长期奋战在一线拼搏奉献的全体传媒工作者,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认识传媒业面临的新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大转型、大跨越、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文化产业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

  传媒业面临的战略机遇表现在:

一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传媒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入手,指明了“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这为传媒业破解深层次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传媒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二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传媒业加快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强劲增长,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09年,在全球出版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速普遍减缓的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产业一枝独秀,年末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将为传媒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传媒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5年中,城市读者对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8亿农村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增长迅速。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他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数量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传媒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为传媒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体制改革指导文件,逐步破除了制约传媒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大批新闻出版单位转换了体制机制,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脱颖而出,传媒生产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解放,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五是科技迅猛发展为传媒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十一五”时期,传统新闻出版业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加速,数字出版等新型出版业态进入高速发展期。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产业的运用与发展中,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在加速了传统出版业升级的同时,必将为新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拓展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

同志们,尽管机遇难得,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五年将是国际国内发展最为复杂的五年,传媒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面临着来自经济、科技、国际竞争、资本运作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较差,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整体竞争力不强。

我国是世界新闻出版大国,但距离成为新闻出版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巨大的,传媒业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锐意进取,奋发图强,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实现传媒业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实现由传媒大国向传媒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三、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全面推进传媒业创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认真贯彻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对于巩固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目标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传媒界来说,我想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十二五”时期,不但要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切实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更要通过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一流媒体。要通过对重大政策和新闻事件的及时发布和权威解读,牢牢掌握话语权、主动权,通过自觉抵制、杜绝刊登虚假低俗内容,充分发挥并不断加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巩固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地位,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2.推进传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传媒业的整体实力

 随着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新闻出版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通过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报刊改革,推动报刊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二是要打造我国报刊业战略投资者,总署将加大报刊集团化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大型学术期刊集团、大型报刊传媒集团、专业性强的精品报刊集群。

 3.实施数字化战略,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

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在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传统媒体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传播技术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行业内涵和外延,建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和传播平台,重组运营组织和业务流程,开拓增值服务业务,实现传统媒体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4.优先发展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增强报刊业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重大项目工程为核心加强报刊公共服务,以建设管理技术平台加强法规制度为切入点建立新闻报刊市场良好秩序,完善新闻采编队伍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报刊业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推进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工程,扶持民族文字和特殊群体报刊发展等。

5.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传媒业健康发展

改革发展离不开依法监督、科学管理,要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确保传媒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不断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规范新闻记者职务行为,加强保护新闻记者权益。二是要建立健全新闻采编队伍准入退出制度。推进“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设,完善新闻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记录制度,限制有不良记录的人员继续从事新闻工作,逐步建立新闻采编人员重大违规违法退出制度。

6.加强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

 传媒业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能否生产出一大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国家水准、群众喜闻乐见并能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切实提高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加强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话语权,这也是做大做强传媒业的根本和目的。要打造大型传媒骨干集团,要生产出精品力作,最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传媒队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当不仅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而且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所秉承的理念,应当也是激励新一代新闻工作者做好人、做好事业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讲到这里,我想到此前举行的五届传媒创新年会,那是今天得以举行传媒年会的坚实基础。其中有三届是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最高学府合作举办的。2008年1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举办,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同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同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同志一同参会支持。

2009年12月19日,第四届传媒创新年会移师北京大学,北大校领导和邵院长、范院长共同出席支持。刚刚过去的2010年,第五届传媒创新年会于5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人大领导和邵院长、范院长出席支持。这次会议,也是范敬宜同志生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公务活动。“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党的优秀新闻工作领导干部、新闻大家以自己的崇高品德、风范、学养,教育和影响着千千万万新闻专业学子、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懈奋斗,芳林新叶,流水后波,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历史任务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过去的五年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站在“十二五”的新台阶上,传媒业将迎来一个蕴藏更多生机与活力的五年。宏伟蓝图已展开,崇高使命在召唤,我们一定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理性的精神,进一步加大传媒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为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而努力奋斗。

庚寅岁末,辛卯新春将至,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同志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据人民网)

进入大转型推进传媒业发展 李东东:提高新闻队伍整体素质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