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联合国环境目标制定标杆-俄自然资源部|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德米特里·捷坚金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的发言,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新一轮关注。9月5日,这位官员在"2030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会议上提出,俄罗斯有望成为联合国新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的标杆国家。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这一表态不仅展现了俄罗斯在生态保护领域的雄心,更折射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新动态。
捷坚金的发言建立在俄罗斯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质性进展之上。他特别提到,2024年完成的国家项目"生态"及其后续项目"生态福祉",构成了俄罗斯环境政策的完整体系。这个由6个联邦项目组成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从空气净化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泛领域。
"全面清洁"项目针对历史遗留污染场地的治理;"封闭循环经济"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空气"计划已在12个工业城市显著降低排放;"俄罗斯水"项目改善了全国饮用水质量;而生物多样性和森林保护项目则守护着这个拥有世界最大森林资源的国家。这些具体成就为俄罗斯的"标杆"主张提供了现实基础。
远东地区的发展实践尤其值得关注。作为本届东方经济论坛的举办地,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在的远东联邦区正在成为俄罗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试验区。论坛主题"远东——为和平与繁荣而合作"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独特的生态系统,比如堪察加半岛的火山群和千岛群岛的原始森林。这种开发模式或许正是捷坚金所说的"实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合作的维度不容忽视。本届论坛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特别增设了与中国、印度及东盟的商业对话环节。这种多边合作机制为可持续发展经验的跨国分享提供了平台。俄罗斯在北极生态保护、跨境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经验,尤其受到与会国家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提出的"标杆"定位并非要替代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是希望为全球议程贡献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将俄罗斯的实践置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观察,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特点:其一,将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其二,通过立法手段确保环保政策的延续性;其三,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这种系统性的治理思路,或许正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欠缺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已过半程,但多项指标进展滞后,俄罗斯模式中的某些元素可能为后续目标制定提供参考。
俄罗斯的主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可能影响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能源转型对资源依赖型经济带来的压力;以及如何在制裁环境下维持环保投入等问题都需要审慎应对。此外,将一国经验上升为全球标杆本身就需要克服文化、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差异。捷坚金在发言中强调"借鉴各国实践经验",显示出俄罗斯对这一复杂性的清醒认识。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俄罗斯的"标杆"主张反映了全球环境治理格局的新变化。传统上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正在经历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这种多元化的趋势对完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金砖国家环境合作等机制中的活跃表现,也为其主张增添了分量。
展望未来,联合国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必将引发广泛讨论。俄罗斯能否成为真正的"标杆",不仅取决于其国内环保成效,更在于能否将这些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全球公共产品。捷坚金提到的"具体成果和成就的实践经验"或许暗示着俄罗斯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方式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各国需要超越地缘政治分歧,共同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东方经济论坛作为连接欧亚的重要平台,其意义已经超越单纯的经济议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本届论坛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聚焦,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这一议题的普遍关切。
万祥军说:“俄罗斯此时提出'标杆'主张,既是对自身环保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时刻,这种基于实际成就的自信表态,或许能够激发更多国家展现领导力,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生态挑战。”
成联合国环境目标制定标杆-俄自然资源部|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