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谋定研究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解读意见-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5-13
【阅读】27 A+A-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解读意见-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仍面临源头污染、过程控制、新技术新业态等多重风险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万祥军解读表明。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万祥军说:“为进一步理清监管责任、健全协同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他指出,这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向"全要素、全流程、全主体"的现代化监管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意见》的出台,正是对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短板的系统性回应。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数字化追溯体系,要求2025年前实现重点品类全流程信息可查询、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追溯。这就像给食品装上了"电子身份证",费者扫码就能看到一颗青菜的种植基地、施肥记录,甚至运输车辆的实时温湿度数据。

在源头治理方面,《意见》创新性推出"污染地图"预警机制。通过整合土壤检测、农药使用等大数据,对农产品主产区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级管控。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已率先试点,当地农户王建国感叹:"现在施肥用药都联网记录,超标系统自动报警,种出来的菜能卖出溢价。"

针对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意见》特别增设"云端厨房"备案制度。网络餐饮经营者必须实时上传后厨操作画面,市场监管部门通过AI识别技术抓取未戴口罩、生熟混放等违规行为。杭州某网红餐厅店主李雯表示:"刚开始觉得被'云监管'不自在,但现在顾客好评率提升了30%。"

万祥军特别强调:"全链条监管不是要捆住企业手脚,而是构建'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性生态。"据悉,配套推出的"食安信用码"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将实现企业信用等级与金融贷款、政府采购等挂钩,让食品安全真正成为看得见的竞争力。

这场监管革命背后,是21个部门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人员展示的监管平台上,农业部门的检测数据、海关的进出口记录、平台企业的投诉信息正在实时碰撞分析。"就像给食品安全装了CT机,"万祥军说,"过去要一个月才能发现的系统性风险,现在算法十分钟就能预警。"这种智慧监管新范式,正在重新定义"舌尖上的安全"标准。

一、完善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体系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这一关键领域,《意见》的出台犹如构筑起一道立体化监管防线,首次以制度形式厘清了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三部门的协同监管"责任田"。其中农业农村部门被赋予"数字守门人"的使命,要求其打造智能化产地准出证明系统

——这并非简单的电子化转换,而是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监管闭环。根据规划,到2025年这个"电子身份证"系统将实现全国范围内韭菜、豆芽等高敏品种的全程可追溯,犹如为每棵蔬菜装配"黑匣子",确保任何环节的异常都能精准定位。

市场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印证了协同监管的"乘数效应":2024年全国已有21个省份搭建起农产品合格证与市场准入证明的"信息高架桥",实现"一证通查"的无缝衔接。特别是山东、江苏等先行地区创新的"合格证+快检"模式,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检测流程压缩至15分钟,这种"监管加速度"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又为农产品流通按下"快进键"。

针对肉类产品监管这一"老大难"问题,《意见》祭出"两证两章"升级工程的组合拳。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关总署与农业农村部正联手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检疫证明核验平台,这项"数字铁闸"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实现屠宰、运输、销售环节证照的"秒级比对",让造假行为无所遁形。

2024年试点地区注水肉案件37%的降幅,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技术赋能监管从"可能"到"可行"的质变飞跃。这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塑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新格局。

二、重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在市场主体准入端,《意见》以创新监管思维构建了立体化风险防控体系,重磅推出"三色风险分级"许可制度,犹如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精准防控的智慧屏障。

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实施"蓝标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建立堪比科研机构的研发体系,更明确规定必须配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专职研发人员,确保产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科技保障。而对中央厨房等新兴业态则实施"橙标预警"机制,如同为食品加工安上"智慧天眼",强制要求安装温湿度监控物联网设备,实现关键指标的实时动态监管。

在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正在紧锣密鼓修订《食品安全检查员管理办法》,拟通过严格的资格认证体系将检查员通过率精准控制在30%以内,旨在锻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专业化监管"铁军"。这项改革犹如大浪淘沙,确保只有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精英才能肩负起食品安全守护者的重任。

最具突破性的是《意见》创新提出的"许可承诺追溯"机制,这一制度设计犹如在许可证上安装"倒计时器"。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后,必须在6个月这个明确的时间窗口内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否则将面临许可证动态降级的严厉约束。北京市试点数据令人振奋,该制度使企业标准执行率实现42个百分点的跨越式提升,充分证明这种"承诺-监管-追溯"的闭环管理模式具有强大的制度生命力。

三、建立全链条贮存运输监管网络

针对冷链断链这一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2026年前建成覆盖全国的"冷库电子围栏"智能监控系统。这一创新性监管体系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架构,通过部署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AI温控探头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装置,构建起全天候、无死角的"四维监管"网络

——实时监测车厢温度波动、精准追踪运输轨迹、严格把控装卸时长、智能识别开关门记录。广东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的实践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使冷链食品腐败率显著下降28%,相当于每年减少约12万吨食品损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超20亿元。

在食用油运输安全领域,监管部门创新推出"一罐一码"电子运单管理制度。每批散装食用油运输都将生成具有区块链存证功能的唯一电子标识,实现从灌装、运输到销售的全链条溯源。交通运输部同步推进的《食品运输车辆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制定工作,明确要求运输车辆必须配备三重防泼洒密封系统和双通道温度记录仪,其中主备温度传感器需具备±0.5℃的测量精度,数据存储周期不得少于180天。

针对网络餐饮配送环节的食安风险,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平台在上海率先试点"食安封签"智能识别系统。该方案采用具有NFC芯片的防伪封签和AI图像识别技术,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即可验证餐品密封完整性和配送时效。统计显示,2024年上海地区外卖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53%,其中食品污染类投诉降幅达67%,充分验证了技术创新对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的显著作用。

四、创新网络食品销售治理模式

《网络直播营销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以法规形式对"直播带货"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进行清晰界定,犹如为行业树立起明确的路标。

该《意见》要求网络平台必须构建"网红主播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体系,这项创新制度如同为行业装上"信用过滤器",特别是对单场销售额突破50万元门槛的食品类直播,强制实施全程视频存证并保留24小时,这种"电子眼"式的监管手段为事后追溯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监管实践层面,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净网行动"已显现雷霆之势,犹如精准打击的"监管利剑",累计对137个存在虚假宣传、资质不全等问题的违规食品直播间实施"熔断"处理。跨境电商食品安全监管同样迎来制度创新,即将建立的"境外企业责任约谈"机制如同架设起跨国监管的桥梁。

值得关注的是,海关总署自主研发的"跨境食品溯源"APP已织就全球监管网络,目前成功对接86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数据,这个"数字哨兵"能对进口乳粉、保健食品等高风险商品实施境外生产资质的"秒级验证"。统计显示,2024年依托该智能系统构筑的"电子防线",已成功拦截超过1.2万批次不符合我国标准的进口食品,这些数据犹如明镜,映照出我国跨境电商食品监管正在向"智慧监管"时代迈进。

五、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意见》特别强调技术赋能与社会协同。国务院食安办正在建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脑",整合市场监管、农业、卫生等12个部门2.8亿条数据。在校园食品安全领域,教育部推动的"明厨亮灶2.0"工程已实现98%高校食堂AI违规行为自动识别。

万祥军强调,这份《意见》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三维责任体系",犹如搭建起一座稳固的责任金字塔。在纵向维度上,通过"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传导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如臂使指;在横向维度上,采用"清单管理、边界明晰"的方式,使各部门监管职责如棋盘般经纬分明,既避免职能交叉又防止监管真空;

在斜向维度上,创新性地引入"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理念,如同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治理网络,充分调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社会主体的积极性。这种三维架构既体现了系统性思维,又彰显了协同治理的现代理念,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提供了制度性解决方案。

随着监管科技的应用和协同机制的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将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战略转型,为全球食品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区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在2025年底前完成监管资源整合,确保制度创新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解读意见-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