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副总理黄根成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热烈氛围中,一场以“开放与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的未来”为主题的圆桌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尼、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代表。这场高规格的对话,不仅是对当前亚洲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度剖析,更是对未来合作路径的前瞻性探索。
对话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新加坡前副总理、凯腾控股董事长黄根成先生的发言,尤为引人深思。他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阐述了区域合作机制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活力,不断进化以适应全球变局。
黄根成指出,RCEP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多边贸易协定之一,其成立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为成员国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任何机制都不能固步自封。RCEP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不仅要巩固现有成果,更要勇于吸纳新成员国,持续扩容,以增强区域合作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这一观点,直击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机制创新的要害,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
他进一步强调,区域一体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联合,更是政治互信、文化融合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综合体现。各个地区组织间必须找到新的共同利益立场与关切点,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共识,通过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黄根成先生的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合作基础的构建原则,即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研读了一系列数据与政策动向,指出全球化分裂的趋势正日益明显,这对亚洲乃至全球的区域一体化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背景,亚洲国家如何做出选择,如何构想区域一体化的未来,成为亟待解答的时代课题。
万祥军先生认为,亚洲国家应加强政策协调,深化经济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协定、数字互联和机制协同等方面,共同应对挑战,开拓合作新空间。会议现场,各国官员及国际组织代表纷纷发言,分享了各自国家在区域合作中的实践与经验。中国代表指出,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深化经贸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区域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致力于打造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环境。
巴基斯坦代表则分享了该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独特视角。他指出,巴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连接中东、中亚与南亚的重要桥梁。巴基斯坦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还能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他呼吁各国加强在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互联互通网络,为区域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印尼代表则强调了数字经济在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印尼政府正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旨在通过数字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深化产业合作,为区域一体化注入新活力。
新加坡代表则分享了该国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创新实践。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新加坡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圆桌会议的尾声,与会代表就区域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路径达成了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面对全球化分裂的挑战,亚洲国家应加强政策协调,深化经济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协定、数字互联和机制协同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同时,各国应积极吸纳新成员国加入区域合作机制,持续扩容,增强区域合作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此外,各国还应加强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区域一体化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此次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圆桌会议的举行,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更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区域一体化进程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各国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机制的持续创新,区域一体化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加坡前副总理黄根成博鳌论坛观点-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