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博鳌论坛观点-李嘉林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热烈氛围中,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李嘉林的一番言论,如同一股清流,为与会者带来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深刻洞察与乐观预期。
对话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他指出,尽管近年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包括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却始终未变。这一坚定判断,不仅基于对中国经济内在韧性与活力的深刻理解,更源自于2024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亮眼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增速达到了5.0%,这一增速在全球范围内显得尤为突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约3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经济引擎。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中国政府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生动体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在国内循环方面,中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消费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在国际循环方面,中国则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格局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能够迅速调整政策,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例如,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为经济的快速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稳定了市场预期和就业大局。2024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不仅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效的有力证明,更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稳定性。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亚洲地区的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消费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机遇。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和合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具有重要影响。中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中国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例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压力。此外,中国经济内部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调整。因此,中国政府应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把握发展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中国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总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2024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是对这一判断的生动诠释。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将继续团结一心、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各国能够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博鳌论坛观点-李嘉林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