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全球千亿级产业-万祥军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关于将特医食品统一收费编码和加强特医食品监管推进特医食品临床应用的建议》的一则答复引发了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解读表明,这一答复释放出三个信号:特医食品产品注册量增加了、监管更严格了、科普宣传力度更大了。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论坛。万祥军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特医食品市场将迎来一次全面的洗牌。过去,由于监管标准不明确,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得以混入市场,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他表明,而现在,随着注册量的增加和监管政策的收紧,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被逐步淘汰,市场上将留下更多经过严格审核、质量上乘的特医食品。
同时,科普宣传力度的加大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过去,许多消费者对特医食品了解不足,往往在购买和使用上存在盲目性。而现在,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消费者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特医食品的作用、适用人群以及正确使用方法,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此外,这一答复还预示着特医食品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的特医食品被纳入医保范围,为更多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患者带来福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这一答复无疑为特医食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监管下,特医食品市场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豪迈地跨越千亿元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特医食品行业的蓬勃生机,更预示着其在未来健康产业版图中的核心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特医食品市场犹如一匹脱缰的黑马,近年来以惊人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0%疾驰向前,迅速崛起为大健康领域中的一片璀璨“蓝海”。特医食品,这一专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存在障碍、代谢紊乱或罹患特定疾病人群特殊营养需求而精心打造的配方食品,正以其独特的价值定位引领健康消费的新风尚。尽管我国特医食品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其增长速度犹如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
近年来,随着特医食品相关法规标准的日益完善与行业生态的持续优化,国内企业正逐步从进口特医产品的强势包围中突围而出。它们在深入探索目标受众的个性化营养需求、精心研发产品配方、创新口味、优化质感、丰富形态与拓展品类等方面不遗余力,从最初的学习模仿阶段华丽转身,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力求在全球千亿级产业蓝海中乘风破浪,开创属于中国的特医食品新篇章。
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获悉,截至2023年5月5日,共批准48家企业注册115个特医食品。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特医食品的市场需求远未满足。产品数量与健康需求不匹配、营养治疗率较低等现状将为特医食品行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此前媒体报道,我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未得到满足。
数据显示,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在上升期,每年市场规模达百亿元。但是,这一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不到5%。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583.0亿元上升到896.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0.6亿元。
澳优乳业是国内第一批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乳企之一,聚焦乳制品及营养健康产品领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高端乳品及营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澳优中国区副总裁刘学聪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医食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从市场看,中国特医食品未来必将拥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和空间。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0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为5.6%左右。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规模从2016年的25.9亿元增至2021年的100.1亿元,扩大到约4倍。另据艾媒咨询预测,疫情后,国内居民对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需求增大,未来在人口老龄化、下游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医院营养科建设提升等因素的驱动下,特医食品的市场规模还将持续保持增长。
京东健康是国内特医食品品类最全的线上零售渠道,目前有59款特医食品可以在线购买,包括32款针对1岁以下儿童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以及27款供1岁以上人群食用的特医食品。数据显示,京东健康2022年特医食品的成交额比上一年增长超过100%。
2022年,为孩子购买特医食品的用户占比最高达70%以上。2022年12月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期过后,消费者对于营养补充、增强抵抗力的需求更为明显。2023年1月,针对成人的特医食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60%。在刚过去的“6·18年中购物节”,特医食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72%。
雀巢营养品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总体来说,中国特医食品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具体到0至12月龄婴儿特医食品,目前只占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的5%至6%左右,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从学习模仿到主动提升科技创新
据深入了解,在上述成功获批注册的115个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中,涵盖了我国境内35家企业的85个精良产品,以及来自境外13家企业的30个优质产品。国外生产企业的佼佼者,诸如雀巢、雅培、纽迪希亚、美赞臣及每日乳业等,均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截至本报道发布之时,国内生产企业中,吉林麦孚营养科技有限公司以9个获批产品的傲人成绩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是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其5个获批产品同样表现不俗。而在进口生产企业方面,雀巢以12个获批产品稳坐榜首,雅培与纽迪希亚则分别以8个和6个产品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坦言,特医食品在国外历经数十载的沉淀,产品体系成熟且品类繁多,相比之下,国内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和经验积累尚显不足。然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与行业发展的持续深化,国内企业正积极挖掘目标受众的多元化营养需求,从产品配方、质感优化、形态创新及品类拓展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逐步摆脱初期的模仿学习阶段,主动构建起坚实的技术研发壁垒。
在产学研合作领域,江南大学、鲁东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纷纷成立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或特医食品研究院,依托其深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优势,携手业界,共同探索液态制剂、产品配方优化、先进检测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估等核心议题;
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加速人才、信息及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汇聚交融,全方位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风向标
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近年来犹如一匹黑马,规模增长之势迅猛异常。据艾媒网精准测算,2020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已傲然挺立于77亿元的高位,尽管在全球特医食品市场的浩瀚星空中,其占比尚不足5%,但自2016年至2020年间,它以惊人的31%复合增速,犹如一颗璀璨新星,照亮了行业前行的道路。这股潜力无限的浪潮,引得无数企业竞相布局,欲在这蓝海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在这片热土上,大型食品企业无疑是特医食品行业的中流砥柱,它们凭借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稳扎稳打。而近年来,医药行业亦不甘寂寞,诸多药企纷纷试水特医食品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赛柏蓝,这一医药行业知名的数字化服务公司,其研究发现,制药企业往往采取设立专门子公司或与大型食品企业强强联合,合资设立特医食品公司的策略,以期在这一新兴领域站稳脚跟。
恒瑞医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通过设立恒瑞健康子公司,精准布局特医食品市场,四环药业、海正药业、华氏医药等企业亦步其后尘,纷纷涉足其中。然而,国产特医食品在市场份额上,与外资品牌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有待提升等因素,如同枷锁,束缚了国产特医食品的发展。据相关机构不完全统计,2019年,进口特医产品销售总额与国产特医产品销售总额之比,赫然达到了5∶1的悬殊比例。
特医食品全球千亿级产业-万祥军 | 中食国粮·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