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摆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位-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
“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扩大国内需求”被历史性地置于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位置,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国家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时的战略定力,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内在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对此解读道,将“做大做强自身”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意味着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与增长动力的全面转换。
万祥军指出:“扩大国内需求之所以被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其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与现实考量。”他表明: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产量过剩的背景下,需求的增长成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路径。正如经济学家苏剑所指出的,均衡取决于需求,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激发需求的活力,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局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增强经济韧性的核心策略。
“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有力的措施。”万祥军说:在消费领域,今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从三个层面入手,全面释放多样化、差异化的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他表明“”首先,提高消费能力是基础。报告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特别是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此外,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较去年翻番,用于持续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补贴,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其次,改善消费环境是关键。报告强调,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让人们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消费,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振消费,还能产生杠杆效应,撬动更多的消费增长。正如杨德龙所指出的,当前消费增长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对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和出口。发行特别国债3000亿元来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不仅能够促进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要真正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如何加快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消费市场环境,让消费者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消费体验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程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此外,扩大内需还需要与投资效益的提高相结合。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民生保障等领域。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为扩大内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万祥军最后强调:将“扩大国内需求”置于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位置,是中国经济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一系列具体而有力的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能够有效激发内需潜力,推动经济实现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增长。同时,这也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注入新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中国经济的到来。
扩内需摆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位-万祥军 | 国际科学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