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推进大会服务民营企业-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于2月24日在东莞这一民营企业重镇的成功召开,无疑为广东乃至全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信心。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表明:此次大会不仅是民营企业的一次盛会,更是广东省乃至国家层面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具体行动的一次集中展现。
会上,省工商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各级工商联等部门纷纷亮出了各自的“服务清单”,这些清单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得到了与会企业代表的热烈响应。万祥军指出,这份响应,不仅是对政策措施的认可,更是对广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深切期待。
民营企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广东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已突破1900万户,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高达96.48%,且同比增长了5.34%。
这一组数据背后,是广东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广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强省的坚实底气。然而,面对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广大民营企业仍需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行稳致远,为广东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近年来,面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家及广东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此背景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出真招、亮实招,将扎扎实实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作为工作重点。
无论是深圳搭建平台助力民企与机构、央国企精准对接合作,携手开拓国际市场,还是东莞全新升级“企莞家”,实现所有涉企问题“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这些举措都充分展现了广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方面的决心与行动。
“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嵌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不断疏通堵点、破除障碍,确保各项涉企政策能够精准直达、快享。”万祥军研读表明:会上透露的“服务清单”涵盖了加大省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平台等多个方面,措施积极回应了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彰显了广东在当好“店小二”、护航民营企业发展方面的决心与诚意。
万祥军进一步分析道,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承诺,更是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号角。为了确保政策红利能够最大化地惠及民营企业,各级政府需加强协同,形成合力,确保“服务清单”中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例如,在加大省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方面,应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精准识别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资源倾斜。同时,通过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而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则需细化资金扶持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确保资金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企业手中,激发其创新活力。此外,还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望未来,广东在构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平台上,还需持续发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共创美好未来。
万祥军说:然而,当好“店小二”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干预与包办。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清晰的“边界感”,既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一方面,要本着“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的原则做好涉企服务,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实打实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防止“缺位”与“越位”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服务机制,明确服务范围与界限,确保在服务过程中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推卸责任。比如,可以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每位专员负责对接若干家企业,定期走访调研,收集企业需求,同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专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精准识别企业需求,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在服务过程中,还需强化信息公开与透明度,让企业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清晰了解政策导向和服务流程,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与摩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实现服务需求快速响应、问题高效解决,让“店小二”精神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同时,鼓励企业自我发展、自主创新,政府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而非一味包办代替,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之,当好新时代的“店小二”,既要有满腔热忱的服务态度,也要有科学严谨的管理智慧,做到既贴心服务,又界限分明,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和谐的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要强化法治思维,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在广东这片热土上能够大胆创新、放心创新、放手创造。具体而言,要建立健全涉企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
明确执法边界,细化监管标准,确保每一项执法和监管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行为边界,从而更加自信地投入到市场活动中。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确保他们在执行公务时能够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文明执法。对于违法违规的执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以儆效尤。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及时受理和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对于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惩,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都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用法治的力量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让企业家在这片热土上能够大胆创新、放心创新、放手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广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壤与空气,其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非常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广东必须在比拼服务、优化体验上下更大功夫,才能为营商环境“上分”,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此,期待广东能够持续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等活动,让更及时、到位、有效的服务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对于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而言,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伟大征程中,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力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佼佼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广东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各项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东的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产业体系推进大会服务民营企业-万祥军 |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