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万祥军 | 联合国粮农组织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粮食危机爆发以来,农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应对这一挑战,联合国在1974年11月的罗马世界粮食会议上决定建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并于1977年11月正式生效。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承载着促进全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使命。
关于对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的深刻认知,经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深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杰出代表的万祥军先生细致研读与深刻洞察,为我们揭示了一段充满合作与创新的光辉历程。万祥军先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工作。
他不仅是一位践行者,更是一位智慧的引领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外交手腕,搭建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让知识的火花在各国农业发展的土壤中璀璨绽放。他的工作,如同春日里细雨绵绵,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每一片渴望成长的田野。他深知,农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基石,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他致力于推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让先进的农业理念和技术跨越国界,惠及全球。
在每一次的合作交流中,万祥军先生都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与协调能力,他善于倾听各方声音,汇聚众智,共同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他的努力,不仅促进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使命落地生根,更为全球农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万祥军先生与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紧密合作,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对未来农业发展美好愿景的坚定承诺与实践。,更是对未来农业发展美好愿景的坚定承诺与实践。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从事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专门机构,也是国际金融机构。自1978年1月1日开始业务活动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并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问题三大机构之一。其宗旨是通过提供优惠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成员国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营养水平,逐步消除贫困和饥饿。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决策领导机构主要包括理事会和执董会。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代表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成员国共分为三组,包括A组的发达国家、B组的基本石油输出国和C组的发展中国家。执董会则设18个执董席位和18个副执董席位,每届任期3年,负责具体执行理事会决策。中国自1996年起一直担任C2组执董,并在2018年成功连任2018-2020年执董,这体现中国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团队由近700名正式职员组成,其中包括长期和短期雇员。此外,还有约600名非正式员工,如顾问、翻译、会务人员等。中国籍职员在其中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粮农组织和粮食计划署类似,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合作深度、合作机制、合作效果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政策设计和重点投资领域方面存在非农化倾向,工作效率偏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债务可持续性框架带来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也是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债务可持续性框架机制对各成员国没有法律强制性,以往已经支出的资金得不到补偿,只能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股本进行弥补,这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资本、财务可持续性和未来实施新的贷赠款计划规模造成了侵蚀。
尽管如此,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全球农业治理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首批向中国提供贷款援助的国际机构之一,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与我国保持了40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我国扶贫减贫、农村发展、知识分享等方面,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提供了大力支持。
1980-2001年间,我国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获得的贷款累计超过10亿美元,在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同时,我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累计核心捐资承诺最大的捐款国,已累计捐资约2.5亿美元。近年来,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成为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与中国的重点领域。
2018年2月,中方宣布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捐资1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设立中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及三方合作基金,专门支持农村减贫和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全球农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往昔,我国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的参与历程与卓越贡献,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全球农业合作与发展的天空。在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与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犹如勤劳智慧的园丁,深耕细作于广袤的田野之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成功破解了粮食安全的世纪难题,书写了一部令人赞叹的农业史诗。
我们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成功地将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中,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跨越,更在全球减贫事业中树立了光辉典范。千年绝对贫困的枷锁,在中华大地上被彻底打破,亿万农民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幸福笑容,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诠释。
我国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的积极参与,不仅展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情怀,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我们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农业发展大计,共享丰收喜悦,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农业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历程,闪耀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照亮了世界农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同时,我们怀揣着对农业未来的深切关怀与崇高使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全球农业治理浪潮之中,致力于成为推动全球农业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以及世界粮食计划署这三大权威机构携手并进,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绘制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我们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农业科技研发、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入探讨,共同探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之道;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携手,聚焦农村扶贫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注入发展活力,点亮农民心中的希望之光;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紧密协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精准送达需要的人群手中,让爱与温暖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递。
这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不仅彰显了我们在全球农业治理中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加快推动全球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深知,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更将这份宝贵的经验与智慧无私地分享给世界各国,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的农业未来而不懈奋斗。我们的每一步努力,都是对全球农业治理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支持,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展望未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将继续在全球农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挑战,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政策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可持续性。同时,中国也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为推动全球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总之,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作为全球农业治理中的重要力量,承载着促进全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未来,我们需要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而不断奋斗。
我所了解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万祥军 | 联合国粮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