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记编论坛
抄袭盛行 记者变编辑 新闻怎成“真实的谎言”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6-09
【阅读】257 A+A-

抄袭盛行 记者变编辑 新闻怎成“真实的谎言”

原碧霞(新华社山西分社)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当前,网络博客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一些博客甚至开始研究信息,进行采访,对政治形势或当前发生的事件发表评论,成了网络用户的一个新消息源。而在传统媒体中,一些媒体记者却弃新闻的真实性、弃记者的职业道德于不顾,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或其他手段,拼凑嫁接,抄袭新闻,且这种行为日渐成风,成了新闻业的一大公害。

媒体"抄袭风"愈刮愈猛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每个新闻系学生必修一课,也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谋求眼前利益,置新闻职业道德于不顾,东拼西凑编新闻,奉行“拿来主义”抄新闻。

作为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为防漏掉好新闻,记者经常浏览当地媒体的稿件。一天,记者发现,在山西×报同一天,有两个记者合写了三篇稿子,且都是篇幅较长的报道,报社对这些稿件予以重点处理,放在版头条和倒头条的位置。

就在当天,曾在这家报社做过记者的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记者与他聊天时,顺便提起了这两个记者,说:"你们报社的××、××记者很能写啊,一天的报纸上就有他们三篇重点稿。"听完记者的话,朋友很不屑地说:"他们采写的新闻你去考证过吗?"

见记者不解,他又解释说:"那些新闻都是编的,他们是编新闻高手。他们两个人很有新闻'敏感性',如果在网上看到别的城市有一个新闻,特别是一些社会性新闻,就会编一个太原的地点,换个时间,对新闻进行改造,就成了他们自己采写的新闻了。"记者听后恍然大悟。

在与山西另一家媒体的朋友聊天时,这位记者朋友讲述了他们报社一个笑话:"前段时间沁源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我们报社派了三个记者去采访,结果这三个人都懒得去,后来报社领导催稿子,第二天,三个人不约而同地交了同一篇稿子。"

近日,记者在山西一个都市类报纸看到由该报记者采写的一组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稿件,发现,这批稿件与曾轰动全国的调查报告《老年悲歌》的内容极其相似,只有极个别地方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如《老年悲歌》中的被采访对象是北京××区××街道李××,在山西的这篇稿子中则变成了太原市××区××街道王××。而更为可笑的是,该记者采写的稿件被作为重点稿件在该报纸分上中下三篇连续三期刊发,每期整整两版。

记者的稿件也难逃此劫。在网上检索记者自己的稿件时,发现部分稿件也被人改头换面,署上本报记者×××的名字在其所在媒体上发表。记者了解到,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等原因,抄袭已不仅仅是极个别记者的专利,此风在媒体业愈刮愈猛。

媒体中公开的秘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媒体记者,尤其是平面媒体记者之间互相抄袭已成为业内的公开秘密,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当前,最简单而又最光明正大的抄袭就是当前许多新闻发布会都有“新闻通稿”,许多记者往往拿着这些通稿,署上本报记者×××的名字便发,连最基本的改动都没有。

此外,目前,各新闻单位都有考核任务,完不成任务者或漏发新闻者轻则扣发奖金,重则末位淘汰。因此,怎样才能“速成”新闻成了每个新闻从业者都要努力“学习”的东西,而不会这种方法的人则要受到“优胜劣汰”法则的影响而被“淘汰出局”。

新华社一位已退休的老记者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采写稿子的时候要坐着毛驴车下乡去,即使是写一篇消息也不例外。现在可方便了,有网络,想要什么,一搜就有了。”一位同行告诉记者一件真实的事:一位年届五十的老记者同他聊天时诉苦:

考虑到她身体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单位给她规定的任务是本单位其他记者任务的一半,但即使是这样,她怎么写也无法与年轻记者相比。就在她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晚辈好心地传授她经验:“照你这样一个个地去联系,去采访,还不累死了?去网上随便搜搜,再进行组装不就是自己的东西了!”这位老记者听后苦笑:“我还不太会上网啊”

小报甘于堕落,大报风骨也开始动摇。迫于任务的压力或其他种种原因,一些大报记者也采用了这种简单的方法。不久前,因在十天内剽窃了某报记者的六篇稿件,山西这家媒体的记者将中央某报驻山西记者站的两位记者及该报社告上法庭,之后双方庭外调解。

由于抄袭简单省事又是"深度报道",费力小成绩大,相比之下,一些坚持不抄的人则成为媒体业的弱势。如今,他们有的也开始向同伴"学习",互相抄袭已成为媒体中公开的秘密。“现在一些刚进来的小孩子,有的是不太会采访,有的是懒得采访,我一跟他们催稿子,他们就从网上‘扒’,说他们也没用,真是没救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一位在某媒体负责策划的朋友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抄袭类型“荟萃”

当前在媒体中“盛行”的抄袭类型记者简单归纳如下:

一、最光明正大的抄袭:抄“新闻通稿”。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拿到新闻通稿,并不去挖掘会议中的新闻,将通稿署上自己的名字播发。

二、最坏名声的抄袭:抄同行。在网上看见别的地方的新闻,改变时间、地点即成本地新闻。

三、最不被人发觉的抄袭:抄书。这种情况集中在一些服务类新闻,一些记者为图方便,从书店买一些相关医药、保健类的图书,将这些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采写的新闻。

四、最趋于真实的抄袭:抄报告文学、调查报告。他人做了很多年的调查报告,一些记者从中摘录一部分直接为己所用。

五、最“高明”的抄袭:雇人采写,署自己姓名发表。目前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驻站记者,经常会招聘一些临时人员,让他们去采写新闻,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发表。

都是网络惹的祸?

"现在媒体的稿子都上网,抄起来多方便啊,从网上一搜,不抄白不抄。"对于抄袭现象,有人理直气壮地这样说。但真的是网络惹的祸吗?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人抄袭的原因有:

一、任务量大、无法完成。当前,大多媒体都为记者规定了各种任务,为提高记者采写稿件的积极性,一些媒体还采用了扣发奖金、末位淘汰等手段,迫于生存的压力,一些记者不得不采取这种简单方法来完成任务。

二、图省事。一般从网上下载新闻再进行改编通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采写一条新闻从采访到最后写成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一些作风飘浮的记者便采用了这种简单省事的方法。

三、网络的发展为抄袭提供了条件。当前,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大,搜索引擎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无论需要什么,只需在网上输入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应有尽有,这为抄袭新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其实,记者了解到,造成记者抄袭稿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当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责任意识缺失,仅将新闻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置新闻职业道德于不顾,从而导致他们采取各种办法"尽力"完成任务。

抄袭盛行 记者变编辑 新闻怎成“真实的谎言”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谋定处理-国情讲坛:挑战对中国人信仰的否定
区块链+谋定政务服务-经信研究·寇南南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