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素质道德
以项目式学习为例 李彩霞:培育儿童媒介素养预防触网危机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3-06-08
【阅读】232 A+A-

以项目式学习为例 李彩霞:培育儿童媒介素养预防触网危机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智能手表等新媒介[1]正在儿童[2]群体中加速普及,在街头巷尾、公交地铁,或者排队测核酸的队伍中,都常常可见儿童用手机上网,如看视频、刷抖音、玩游戏等(当然,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更常见)。

鉴于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内容极具成瘾性,笔者对这种完全放任儿童过早地接触网络的现象颇感担忧。也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甚至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某儿童因为使用手机或iPad而与家长发生严重冲突。

对儿童触网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无疑是不可取的,但是通过“没收手机”“切断网络”等严防死守的方式禁止儿童上网,会不利于儿童在信息时代学习生存,因而也不是良方;况且“严防死守”已经不可行,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加之疫情“停课不停学”、网课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那么应如何降低儿童上网不良影响,改善其上网行为?

儿童触网存在危机

时代呼唤新媒介素养

有学者将儿童触网的潜在危机总结为:

(1)娱乐至死的魅惑,触网动机享乐化可致儿童患上“新媒体依赖症”;

(2)视听盛宴的迷雾,触网内容无序化可致儿童“网路迷路”。

(3)消费主义的陷阱,触网过程商业化可致儿童“盲目烧钱”。 [3]

笔者认同这一总结,而且这些问题目前还远远谈不上已经解决,有些甚至更加严重了。

“触网动机享乐化”是指很多儿童上网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娱乐消遣,而非学习。《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的数据也显示,在调查的未成年人中(共29,155个样本),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到62.5%

,较2019年提升1.5个百分点;看短视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49.3%,较2019年提升3.1个百分点(见图1)。[4] “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上很多内容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自制力相对薄弱的儿童极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网瘾。

“网路迷路”是指由于网络内容的开放性、显示方式的非线性,而且常常兼具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立体化的互动体验,儿童很容易在五光十色的网络中,在超文本链接的一次次点击中,在不断动态交互中,渐渐忘记了时间,突然清醒时,却发现已在虚拟空间中迷失已久,忘了来路为何。

“触网过程商业化”是指儿童在上网娱乐过程中,由于心智尚未成熟,辨别能力和自控力相对较差,容易掉入网络消费主义的陷阱,如调查显示,单在网络游戏消费方面,大约七成青少年有过游戏付费行为,其中近四分之一是为了争排名。[5]

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法规进行整治,有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未成年人网络空间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使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持续下降,遭遇网络不良信息的情况也明显好转;

相关部门推动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使用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完善功能限制、时长限定、内容审核等机制,也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6]但是这些做法还远远不够,互联网对未成年用户造成的网络沉迷、不良内容侵蚀、过度消费等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仅以网络打赏为例,未成年人打赏动辄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危害极大。

国外有研究显示,儿童长期置身于剧烈的声音刺激、视觉图像刺激以及电子媒体暴力刺激中,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发育方式将可能永远被改变,极有可能产生视力不良、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还有可能造成脑损伤、脑肿瘤和发育迟缓等。[7] 国内不少研究也显示,部分儿童由于沉迷游戏、视频或网络小说,常常熬夜至深,以致对身体和学业产生严重危害。

除了对身体的伤害,沉迷网络对儿童的精神状态、人格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都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直播打赏在挥霍家长金钱、加剧儿童网络沉迷的同时,还可能使儿童滋生攀比、拜金、虚荣等心理,人生观、价值观被异化和扭曲。

又如,儿童在玩游戏过程中,其游戏行为可以很快得到积分、装备等回报;看动漫、网络小说时,主人公也经常能轻易获得成功,过上“开挂的人生”;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延迟回报”才是常态。这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变得焦虑和急躁,甚至逃避现实,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

即使是用网络进行学习,使用不当也会存在潜在不良影响。如现在手机上有各种帮助儿童完成作业的APP,儿童遇到不会做的题,将题目拍照上传其中,答案就出来了;作文也是,常常网上一搜就有范文。有些儿童禁不住诱惑,直接抄答案,慢慢地,凡是作业,只需在网上搜答案就可以完成,不用思考,也不用交流。

当然,新媒介本身没有错,利用得好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媒介。事实上,即使对成人来说,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介为自己发展服务,而不是被其奴役,也是一种挑战。

2008年,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就发表了一篇掀起争议浪潮的文章——《谷歌让我们越变越笨?》(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他指出,过度依赖搜索引擎查询资料,让人失去深思与专心的能力,让大脑“犯懒”,广泛收集信息,让现代人的智慧变得肤浅与功利主义。

因此他认为互联网对人们的大脑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研究也表明,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大脑,但这种改变并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好还是坏。尽管很多人不同意卡尔的观点,但是毋庸置疑,网络已经产生了“知识鸿沟”。因此,有效使用媒介,成为媒介的主人,而非媒介的奴隶,是儿童和成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问题。只是,相对来说,儿童的自控力和判别能力更弱,更需要帮助和指引。

对儿童上网进行指引,降低上网不良影响,无疑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政府等合力发挥作用,但是这其中,培育儿童的新媒介素养可以说是治本之策。

新媒介素养的发展脉络和应有之义

“媒介素养”一词最初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首先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避免传统文化受到当时电影这一新兴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冲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媒介素养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教育体系,媒介的辩证观逐渐形成,呼吁受众进行理性判断、思考和选择,提升辨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人们对媒介素养的关注逐步偏向受众创造、解读和传播文本的能力。 [8]可见,“媒介素养”的内涵是多层面、动态发展的,具有开放性,对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在梳理了众多关于媒介素养的经典概念和描述后,笔者认为,现阶段新媒介素养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法律道德层面,如了解和遵守关于媒介使用的法律法规、文化道德和社会规范等;

(2)知识层面,如认识媒介的关键概念,了解媒介发展历史和媒介内容生产流程等;

(3)技术操作层面,包括媒介信息搜索、解读、加工和传播的能力,媒介信息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等;

(4)思辨层面,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质疑、评估的能力,对舆论的把握能力,自主缩减媒介上不良信息和令人分心事物的影响的能力等。

这四个层面中的要素是互相关联的,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动态发展的儿童新媒介素养内涵体系。

多助力儿童培育媒介素养

做媒介主人

无疑,学校是培育儿童媒介素养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研究者一致认为,学校媒介素养课程可以从两种路径开展:一种是借助学校已有的课程,充分挖掘现有课程体系中能够彰显和融入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空间,如将媒介素养课程与德育、信息素质教育等课程进行结合,或渗透到英语、计算机、语文等课程学习中;另一种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 [9]

第一种媒介素养培养路径,如各地开展的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实验,用电脑、iPad等新媒介工具来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课程学习。在教师的指引和协助下,孩子们通过正确认识媒介、驾驭媒介来帮助其他课程学习,切身体会到新媒介不只是娱乐工具,还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过程中主要涉及上述新媒介素养内涵的技术操作层面。又如学校定期开展的“网络安全专题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媒介素养与德育、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尤其涉及媒介素养内涵的法律道德层面和思辨层面。

第二种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如中国传媒大学张洁老师介绍的“用项目式学习,助力中小学生学传媒知识,做媒介主人”的课程实践。这一课程从一个个复杂的真实问题出发,形成项目,如“健康饮食,从我做起”“小白菜种植”“采访身边的陌生人及电子杂志制作”等项目;

以学生小组合作、动作实践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如在“健康饮食,从我做起”中,学生调查了关于健康饮食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且把它绘制成海报,制作成短视频,然后在家庭或者社区中进行展示。学生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掌握必备的技能,实现综合发展。(见图2)

又如在“采访身边的陌生人及电子杂志制作”项目中,学生在参与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掌握必备的技能,包括如何采访、写作稿件、制作电子杂志等,从而实现综合发展。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陪伴者、协调者,进行关键的点拨和知识指导,学生才是中心,需要相应的学科阅读能力积累,信息检索汲取、推论判断等多方面的素养。

而这些与新媒介素养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学习学科知识,而是觉得自己在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趣味性很强,学生也更能沉浸其中。

当然,对于一个学科来说,除了以上应用型的知识,还有一些理论性或者历史类的知识,所以为了让学生在接触媒介领域时,知识体系更完备,这一课程也提供了一百本媒介领域的基础书目,并划分为报纸、杂志、手机等领域,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除了从项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拥有专业知识可以把项目做得更好更深入。

以上都是培育儿童新媒介素养有益有效的尝试与探索,尤其是以项目式学习助力中小学生新媒介素养教学,因为新媒介素养应用性非常强,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总之,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升儿童对新媒介信息的选择、解读、批判和应用能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媒介素养教育领域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未来还需要更多关于儿童媒介素养课程设计、教育实践及其效果检验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除了学校,家庭也是儿童新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场所。在培育儿童新媒介素养这一点上,家长尤其要摆正心态,应以“陪伴者”、“协调者”甚至是“共同学习者”的心态和儿童一起共同提升新媒介素养。这首先是因为,不少家长本身也缺乏新媒介素养,数据显示,24.7%的家长认为自己对互联网存在依赖心理,如果闲下来不上网会感到不舒服;还有7.7%的家长不会上网。[11]因此家长应该要有这样的意识,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也需要提升新媒介素养。

其次,儿童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新技术包括新媒介的运用能力常常比成人更胜一筹,于是他们会迅速将新技术、新媒介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向父母进行“文化反哺”,这也就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说的“后喻文化”。

因此,如果家长还以“教育者”身份自居,只是简单粗暴地阻止儿童使用新媒介,恐怕是没有出路的。家长应与儿童一起提升新媒介素养,或至少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家校合作的新媒介素养课程、活动,做到以身作则;同时配合政府学校开展的新媒介素养调查,尽量准确真实反映自己和孩子的相关情况,从而为相关研究和政策文件的出台提供重要参考,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上文只是从儿童活动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庭和学校两方面进行阐述,对于培育儿童新媒介素养来说并非充分条件,其他条件还包括社会各方的引导,如营造适合儿童且受儿童喜爱的新媒介文化环境,等等。

最重要的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需要把这些理论、解释运用到教学、生活实践中,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年轻一代的媒介素养,助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注释和参考文献:

[ 1]“新媒介”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之后,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媒介形式,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以及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2]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中的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本文中“儿童”的年龄范围采用这一规定,涵盖我们通常所说的婴儿、幼儿、少年和青年初期。

[3]尹国强. 儿童新媒体素养的内涵与培育路径[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2(1): 61-65.

[4]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 2021(7). 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几乎每年都发布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0年的报告是目前发布的最新版本。

[5]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与保护研究报告[R]. 2017(4).

[6]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 2021(7).

[7]Christakis, D. A. Audible Television and Decreased Adult Words, Infant Vocalizations, and Conversational Turn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09,163(6):554-558.

[8]参见:付超. 变化中的培养:智能时代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 艺术教育,2020(7): 132-136.

[9]祖静, 封孟君, 郝爽. 2003—2018 年儿童媒介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 CNKI 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1): 99-103.

[10]图源自张洁老师在2022年9月28日第七届“领读者大会”中的分享。

[11]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 2021(7).

★ 本文作者:李彩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编辑。

以项目式学习为例 李彩霞:培育儿童媒介素养预防触网危机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谋定处理-国情讲坛:挑战对中国人信仰的否定
区块链+谋定政务服务-经信研究·寇南南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