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健康中国->医药产经
生物医药4大发展方向 4股有戏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5-12-07
【阅读】1447 A+A-

生物医药:1个硬道理+4大发展方向(附股)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万赢信采编:投资策略:医药行业2015下半年投资策略:下半年医药投资应把握“1个硬道理+4大发展方向”。(1)1个硬道理:在现今股市环境下,坚挺而又确定的业绩支撑是硬道理,要坚守有业绩的优质公司,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2)4大发展方向:创新造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利润来源、以及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在产业变革破旧立新的风口浪尖;转型带来股价的高弹性。

创新:创新是医药企业恒久不变的核心驱动力。(1)创新药、制剂出口、生物制药领域是药物创新的重要阵地,依次看好:恒瑞医药、华海药业、康美药业、科伦药业、康弘药业、华兰生物、华东医药等。(2)基因测序风云再起:基因检测及精准医疗拥有千亿美金的市场空间,必将带来人类医学的革命,依次看好:达安基因、千山药机、北陆药业等;国内龙头公司贝瑞和康(询问合规)和华大基因的上市启动有望催化基因检测板块风云再起。(3)具有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医疗器械龙头公司:乐普医疗、科华生物、鱼跃医疗等。

服务:医疗服务会是未来最为活跃的板块。(1)医院及健康体检:依次看好:爱尔眼科、复星医药、信邦制药、江苏三友等。(2)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仍是未来发展大势所趋,随着产业成熟提升,商业模式会进一步清晰,龙头公司会逐渐脱颖而出。(3)医疗服务新模式:泰格医药(CRO龙头),迪安诊断(ICL龙头)、尚荣医疗(医建PPP新模式).

流通:投资机会的核心在于商业模式变革,看好零售龙头和民营区域商业龙头公司。依次看好: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瑞康医药、嘉事堂、柳州医药等。

转型:(1)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市场下跌后实现概率反而增加的板块。依次看好:羚锐制药、联环药业、同仁堂、云南白药、人民同泰、现代制药、国药一致、国药股份、仙琚制药、太龙药业等。(2)跨界并购转型:依次看好:蒙发利、东方海洋、三星电气、康恩贝、汤臣倍健等。

主要结论:

中国面临医药需求井喷,医疗体系亟需提升效率:中国成为老龄化最快的国家,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将从2010年的10%达到31%;随着经济发展,慢性病负担比率大幅增加;中国财政面临巨大投入压力。我国公立医院、社保的正常运行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09年新医改是增量改革,但并未改变行业运行本质。医疗体系亟需提升效率: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和以械养医、流通渠道占据过高利润、社保监督方角色缺位和企业难以真正研发创新。中国面临医药需求井喷,医疗体系亟需提升效率,中国既面临增量资金投入问题,也面临现存产业结构和利益分享机制调整问题。

破旧立新:医药产业旧平衡已经被打破,新平衡正处激烈变革重建中。公立医院改革是核心:2013年10月起,国家出台多部产业政策鼓励民营医疗发展,民营医疗在机构数量、服务占比等近年均有大幅提升;互联网加速渗透医疗产业,数以百计移动医疗企业获得资本助力,但多数盈利模式尚在不断探索中。龙头商业公司获得发展:以国药控股为代表的全国性商业公司,以瑞康医药和嘉事堂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业公司均获得快速发展;同时:商业公司深入介入医院供应链,探索GPO、PBM等新型商业业态,产业地位逐步提升。商业医保必将获得大发展:商业医保获得政策扶持,商业健康险公司积极拓展业务,商业健康险公司将履行监督人职责。围着医疗核心产业环节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产业旧平衡已经被打破,新平衡尚未能完全形成。

市场大环境复杂性增加,精选个股难度也在增加。从多个维度观察药品消费增速有放缓趋势:样本医院14Q3、14Q4、15Q1用药金额分别增长13.4%、12.0%、9.3%;统计局口径:2015年1-6月医药制造业(扣除原料药)收入增长约9.1%,利润总额增长约15.5%,收入与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较2014年同期下降5.0个、1.4个百分点。2015年至今,医药生物上涨47.6%,跑赢整体市场17.8个百分点,医药板块(申万覆盖重点公司)2015年预测市盈率38.7倍,板块估值处于偏高位置。上半年表现较好的个股集中在重组股、次新股和主题股,其中:互联网医疗、干细胞、基因测序和医疗信息化等主题受到市场高度追捧,相关个股涨幅惊人,表现较差个股主要集中在大市值及预期过高个股。(申万宏源)

泰格医药:CRO龙头新业务+外延收购+互联网医疗全面进军

泰格医药 300347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分析师:杜舟撰写日期:2015-07-31

国内CRO龙头企业,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CRO龙头企业,我们首次覆盖给予15-17年EPS0.39元、0.60元、0.82元,增长35%、51%、38%,对应市盈率91倍、59倍、44倍,给予增持评级。

羚锐制药:业绩进入加速释放期积极寻求外延整合机会

羚锐制药 600285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分析师:罗佳荣撰写日期:2015-07-31

投资要点:

2011年顺利完成国企私有化改制,控股股东及核心高管多次增持股权。2011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羚锐制药第一大股东羚锐发展股东由新县财政局变更为董事长熊维政等49位自然人,至2011年底,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核心高管通过羚锐发展、新锐投资和新县鑫源等多个主体直接和间接持有羚锐制药14.25%股权,顺利完成国企私有化改制。控股股东及核心高管近年多次增持股权:2013年初羚锐发展大比例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2013年中对董事长熊维政等核心高管进行股权激励;2015年羚锐集团(原羚锐发展)及核心高管拟全额认购非公开发行股权。我们测算,2015年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控股股东及核心高管持有羚锐制药股权比例将超过28%,达到相对安全的控股比例。

2014年实现扣非后净利润6868万,业绩进入加速释放期。公司收入从2010年3.81亿增长至2014年8.26亿,复合增长率21.33%,扣非后净利润从2010年885万增长至2014年6868万,复合增长率高达66.91%。201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78亿,增长36.75%,扣非后净利润3632万,增长88.36%,业绩进入加速释放期。公司在实现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依然保持了极佳的报表质量:1、公司坚持现款现货,一季度末应收账款余额仅2048万;2、预收账款从2010年末3815万增长到2015年一季度末1.01亿,其他应付款(主要为预提销售费用)从3545万增长到1.32亿;3、公司近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高于净利润。

营销模式变革卓有成效,产品潜力加速释放。股份公司总经理兼贴膏事业部总经理熊伟,系实际控制人熊维政公子,对公司营销模式变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变革:加大OTC渠道终端销售人员,周末、节假日举办大型“试贴”活动,加快药店终端羚锐产品周转率,提升药店对于羚锐产品的认可度。公司第一大单品通络祛痛膏2014年收入约2亿,2015年预计收入增速超过40%,预计3年后实现5~6亿收入;2013年新推出新品小羚羊退热贴,2014年实现收入约5000万,2015年预计实现收入9000万,2016年收入过亿几成定局。我们认为,公司营销体系已经摸索出卓有成效的运作模式,核心品种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小羚羊退热贴等新产品有望加速放量。

预计2015年底持有“准现金”将接近20亿,积极寻求外延整合机会。公司拥有非常充沛的现金资源,我们预计2015年底持有“准现金”将接近20亿:1、公司持有江苏亚邦5.66%股权,2015年9月解禁,持股市值超过10亿;2、2015年非公开增发募资5亿,预计年内将完成;3、一季度末,公司拥有2155万交易性金融资产、1296万银行理财、2.01亿应付票据和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1.88亿,随时可变现超过4亿;4、公司坚持现款现货,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充沛,2015年有望接近2亿。一季度末,公司带息负债仅为短期借款4.38亿,预计2015年底持有“准现金”将接近20亿,净资产规模约25亿,财务空间巨大,公司积极寻求外延整合机会,超预期概率较大。

业绩进入加速释放期,外延并购超预期概率大。经过多年控股权整固与内部营销体系变革,公司业绩进入加速释放期,公司搭建了卓有成效的OTC终端营销队伍,有望推动新产品加速放量。公司资产结构极为健康,2015年底持有“准现金”将接近20亿,积极寻求外延整合机会,超预期概率较大。

考虑2015年非公开发行摊薄股本,我们预计2015-2017年盈利预测0.21元、0.28元、0.37元,同比增长63%、36%、31%,对应预测市盈率分别为54倍、41倍、31倍,考虑公司拥有接近20亿“准现金”,估值并不高,大股东及高管定增获得证监会批准将打开股价上行空间,首次给予增持评级。

华海药业:1.1类新药获临床批件产业升级进行中

华海药业 600521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分析师:胡博新,丁丹撰写日期:2015-08-06

本报告导读:

公司公告1.1类化药盐酸羟哌吡酮获临床试验批件,公司在生物仿制药和中枢神经类新药领域持续布局,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投资要点:

1类新药获临床试验批件,产业升级进行中,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公告1.1类新型抗抑郁药盐酸羟哌吡酮获临床试验批件,系公司在产业升级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为中长期发展增添动力。公司近年制剂出口步入收获期,短期业绩无虞,维持2015-2017年EPS预测0.55/0.70/0.87元,维持目标价33元,维持增持评级。

打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明日之星。根据已发表试验结果,盐酸羟哌吡酮在临床前动物实验上表现了与维拉佐酮相当的活性,且起效剂量更低,同时显示了其特定功能强于一线药物氟西汀和度洛西汀。维拉佐酮(商品名Viibryd)是FDA2011年批准的抗重度抑郁症药物,2012/2013年销售额分别为1.63/1.99亿美元;氟西汀原研药销售峰值达26亿美元;度洛西汀原研药2013年全球销售额高达52亿美元。该化合物已在多国获得专利,不排除未来在海外进行临床研究和申报的可能。我们预计,该药若能成功上市,有望成为抗抑郁领域的重磅品种。根据此前公告的与军科院的合作框架,预计公司将在更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开发项目中有所投入。

产业升级步步推进。公司已在制剂出口、生物仿制药领域取得诸多重要进展,海外制剂出口步入收获期,另有阿达木单抗、贝伐单抗等生物仿制药已在欧美开展临床试验,产业升级转型步步推进。在研项目尽管短期不贡献业绩,却极大丰富了公司产品梯队,借助其日渐成熟的制剂销售渠道,为中长期发展增添动力。

风险提示:原料药价格波动,出口市场拓展低于预期。

乐普医疗:整合完全可吸收支架技术占据市场优势

乐普医疗 300003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分析师:胡博新,丁丹撰写日期:2015-07-13

事件:

公司拟3000万增资陕西兴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取25%的股权。

评论:

完善生态圈布局+强势业绩支撑+大股东增持,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盈利预测2015~17年EPS0.73/0.93/1.18元,3年GAGR31%。7月8日公司董事长增持公司60万股,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公司的发展信心,公司核心高管参与的定增仍在积极推进当中。公司围绕心血管生态圈快速布局,有望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专业用户平台,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65元。

完全可吸收支架,重磅级产品。完全可吸收支架是冠脉介入治疗的重大突破,一方面有效预防再狭窄,一方面完全降解,避免远期血栓风险。2013年全球首款完全可降解支架(雅培 Absorb)上市,目前已成为雅培支架业务的重要支撑。

领先布局完全可吸收支架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的完全可吸收支架(NeoVas)已经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国产完全可吸收药物支架。2015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NeoVas 的临床研究结果首次公布,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证明。我们预计NeoVas 将于2017年正式销售,未来销售额有望超过10亿元。

整合新技术巩固支架市场优势。公司此次增持收购兴泰生物25%股权,其核心产品为新型完全可吸收心血管支架,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整合兴泰生物科将将缩短公司研制下一代完全可吸收支架的时间,保障公司研制开发的NeoVas 完全可吸收支架进入市场后,能及时推出下一代完全可吸收药物支架,始终占领支架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

风险提示:可降解支架新技术研发风险;并购整合风险;

生物医药4大发展方向 4股有戏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