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现代农药产业体系 农民丰收节: 解读十四五农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推进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草局制定并发布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明确了哪些目标和重点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
问: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答: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农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农药生产、使用、出口大国。全国农药总产值近3000亿元,出口到188个国家和地区,有11家企业进入全球农药行业20强。我国农药创制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在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绿色发展对农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农药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明显短板,如生产企业小而散、品种结构老化、创新能力薄弱等等。“十四五”时期,重大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防控任务重,加之林草、卫生等领域需求增加,农药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提供安全多样的农产品,对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转型升级带来了外部动力。此外,营商环境优化、高水平对外开放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所以说,“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药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药国内供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问: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规划》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农药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完善政策扶持,强化科技创新,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农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药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问:《规划》确立了什么样的发展目标?
答:《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生产集约化。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农药生产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1705个减少到2025年的1600个以下。
——经营规范化。重点在粮菜果茶优势产区,打造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1万家,大力推行开方卖药、台账记录、追溯管理等规范化经营服务。到2025年,力争50%的农药经营门店实行标准化经营服务。
——使用专业化。加强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普及,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着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不断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到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使用。
——管理现代化。构建国家农药数字监管平台,完善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服务。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上下一体、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药监管服务能力和水平。
问:在农药生产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任务?
答:《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农药生产体系。
一是优化生产布局。优先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和化学农药制剂加工,适度发展化学农药原药企业。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重点江河湖泊等环境敏感区,从严控制农药生产项目建设。
二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打造一批农药产业集群,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东部和环渤海地区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创新型、出口型企业。中西部重点培育一批生物农药优势企业和绿色农药制剂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物农药,逐步淘汰退出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严格管控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大力发展水基化、纳米化、超低容量、缓释等制剂,适应大中型施药器械和多元化用药需求。严格控制粉剂和有毒有害助剂的加工使用。
四是推行绿色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促进农药生产清洁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推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
问:在农药经营和监管方面,《规划》明确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规划》提出,从三方面规范农药经营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经营网点布局。到2025年,农药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30万家,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数量控制在1.5万家以内。
二是规范互联网农药经营。建立多部门协作配合的互联网经营农药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推行农药网上实名购买、溯源管理。加强网络经营跨部门协同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三是推进标准化门店建设。完善农药经营台账,健全农药可追溯平台,实现农药溯源管理。到2025年,全国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1万家以上,力争农药标准化经营服务门店覆盖率达到50%,果菜茶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监管上,《规划》明确要进一步健全农药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推进部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升农药监管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分区建设一批农药安全风险监测点,推动低效、高风险农药逐步退出。强化检验检测支撑。积极推进农药登记试验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强实验室国际合作,推动试验数据互认。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农药标准体系建设。
问:农药的使用对于农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规划》对此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
答:在农药使用方面,《规划》明确进一步完善农药安全使用体系。
一是推进化学农药使用减量化。到2025年,通过淘汰或限制高毒低效化学农药,推广高效精准施药、绿色防控等措施,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在全国蔬菜水果茶叶主产区建立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500个,示范带动引领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到2025年,分区域、分作物建设农药使用量评估监测站点200个。
二是推进农药使用专业化。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国建立统防统治百强县200个。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加强植保专业队伍培训,逐步推行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推广普及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
三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逐步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开展县乡村三级回收试点,构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数字化平台,促进农药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落实回收责任。到2025年,力争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
问:在农药研发创新方面,《规划》有何谋划和举措?
答:一是加强绿色农药研发。加强低风险化学农药的原始创新,推进农药创制、更新换代。加大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的研发力度。鼓励纳米技术在农药剂型上的创新应用。不断优化改进农药生产工艺,实现低碳节能清洁化生产。
二是加强创制能力建设。优化协同创新路径,加大优势科研资源整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农药产业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农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研发项目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农药领域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问:如何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得以有效落实?
答:《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指导和协调,加大支持力度,推进规划实施。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农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优化农药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农药生产企业向化工园区集中,在规划用地、能源配给、环保配套、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完善农药登记审批制度,加快生物农药、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等的登记。加大高毒农药替代扶持力度。
三是强化投入保障。健全农药产业发展投入支持保障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将农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新农药、新剂型、新工艺研发创新。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药企业升级改造、转产转型、产品研发、清洁化生产和专业化应用。
四是强化监管服务。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农药管理制度。推进落实农药登记与生产许可的衔接,建立健全农药诚信体系、追溯管理体系。
五是强化生态保护。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引导企业加强新增产能、新设生产企业的评价管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低碳现代农药产业体系 农民丰收节: 解读十四五农药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