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互联网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网上看病“云接诊”.
(央视网)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采编:
2月11日,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疫情期间领取绿色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黄码和红码需自行隔离。谋定研究中国智库:对话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研究智库。这项运用大数据数字赋能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创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引发了全国关注。
它来了!
全国人民都渴望变绿了
“在高科技战疫的路上,各地可谓妙招频出,从智能采集信息系统、智能平台疫情咨询,到无人机消毒、人工智能防疫师,硬核科技接连下场。”,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主任、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万祥军表示:现在,杭州推出了一个神奇的二维码,大家更是直呼“很高级”——
“温馨提示:为了您到站后快速通行,请您主动通过支付宝、微信申领杭州健康码!出站时主动出示身份证和健康码!感谢您的配合!”这段时间,凡是到杭州东站的旅客,手机上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它来了!它来了!它带着健康码走来了!它来了!它来了!全国人民都渴望变绿了!一则有关健康码将推广至全国的消息,令很多宅家抗疫的国人兴奋不已,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原来,针对复工潮,杭州江干警方驻火车东站枢纽检查站创新“身份证+亮健康码-出站检票”的“1+1-1”工作法,绿码行,红码停,每个旅客仅需3秒左右就可以完成核验。自2月11日启用以来,杭州东站已有7.5万人次申领使用健康码出站。大家对此纷纷点赞。
12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今日疫情应对,连线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仲灿,就杭州企业复工、个人健康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主持人白岩松也为杭州健康码点赞!
截至17日17时,杭州健康码新申领134万余个,累计申领764.04万个,其中绿码710.74万个,占93.02%、黄码19.84万个,占2.6%、红码33.46万个,占4.38%。健康码得到普及,离不开杭州市全力以赴投入推广工作——
已在全市范围内
推行“小区亮码、卡口扫码、企业打码”
杭州健康码主要应用于外来人员来杭、居民市内出行、企业复工复产等各个场景,是杭州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也为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经济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小区亮码、卡口扫码、企业打码”。
杭州健康码是如何实现疫情有序管控的?它以“个人自述、建库比对、空间筛查”为依据,通过大数据进行“首次即时计算、每日定时计算,动态实时更新”,自动生成个人健康的“绿码、黄码、红码”。“杭州健康码”作为全国首创,没有现成的规则作为指引,又要覆盖将近1500万人口,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度期待,的确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上线以来,有些市民对“健康码”不够了解,也存在不少的疑问。从2月12日起,12345热线每天约有5万通电话咨询健康码问题,电话量暴增3倍;在杭州健康码“杭州新闻App”官方复核通道,截至16日17时,两天时间共收到反映复核方面的问题77137件。
开通申诉通道
线上比对线下核查、优化认定标准
三方面努力确保健康码判定准确。部分被判定为黄码、红码的群众,有异议时怎么办?一是努力提高赋码的准确性。2月15日起,杭州开通了健康码网上申诉通道,让一些申报有误的内容能够在基层得到核实和校正。二是加强线下的核实。目前杭州各区县市都组建了“健康码”工作专班,正对群众的反映全力进行线上比对和线下核查,最大限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优化判定规则。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需要,杭州健康码工作专班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及时对黄码和红码的认定标准作了调整优化,既方便群众的生活,又严格管控和科学智控。
“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
立马引发网友热议
在上万条留言里 大部分网友纷纷感叹: 杭州简直太高级了!疫情初期,面对全民宅家抗疫的形势,很多人担忧疫情对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生活的一时不便或许忍一忍就过去了,而国民经济一旦受到严重冲击,其影响很难迅速平息。经济如果陷入不景气,自然又会波及到民众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这场疫情对民众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病毒阻击战,也是一场涉及多方面的总体战。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有序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十分重要。在疫情相对平稳之后,复工复产成了当务之急。
既要有序复工,又要努力隔绝病毒传播,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的这道“双选题”,究竟如何破解,是一场关乎治理水平和管理智慧的考验。科学有序、精准复工的原则谁都知道,但实际操作中却殊为不易,甚至出现有地方借“压实企业责任”之名要求申请复工企业交21份材料,填材料填到手软的事情。如将健康码推广至全国,毫无疑问将有助于精准复工管理,实乃复工复产的一大利好消息。
数字经济助力抗疫
绝不止于给复工复产提供便利
谨以此次疫情防控应对比较出色的浙江为例,早在疫情初期,就依托“大数据+网格化”的方法研判疫情,下好“先手棋”。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出人群聚集热点分布、人群跨区域流动等信息,提前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调度。同时,通过数据回溯分析,相关部门可以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有助于及时隔离、切断传染源。
跳出疫情,我们还应该看到数字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转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数字经济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这种增长动能并不会因疫情影响而发生改变,也是我们战疫成功的坚强后盾。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固然让交通旅游、酒店餐饮、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消费行业受到极大冲击,但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表现得十分活跃。数字经济在疫情中的蓬勃发展,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经济有韧性,自然不畏浮云遮望眼。用好数字技术战胜疫情,历经风雨之后的中国经济,会以更出色的韧性迎接新的挑战。(央视网评论员)
医疗互联网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网上看病“云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