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 | 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 | 2025-11-10 |
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出席并演讲-杨东奇|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厚道儒商,向新而行。10月30日上午,第四届儒商大会在山东会堂开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此次大会以“弘扬儒商精神 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学者及政府代表,共同探讨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深度融合路径。杨东奇的演讲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为山东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和实践方向。
杨东奇在演讲中指出,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理念与当代商业伦理高度契合。他特别强调,“儒商精神不仅是历史传承,更是推动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一观点与山东省近年来推动的“文化强省”战略一脉相承。据山东省人大官网披露,杨东奇曾多次在调研中强调,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中的商业智慧,将“重信守诺、以义取利”的儒商传统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举措。
在阐述儒商精神的实践路径时,杨东奇结合山东发展实际提出三点主张:一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这与他在2022年督导营商环境改革时提出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形成呼应;
二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导企业家“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其引用的“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格言,正是对《大众日报》曾报道的山东企业抗疫捐赠超20亿元案例的理论升华;三是强化创新驱动,他特别提到海尔、浪潮等山东企业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成功实践,认为这是“儒商精神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样本”。


针对当前经济转型中的挑战,杨东奇提出了“三个融合”的解决方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区域发展与全球视野的融合。他引用《论语》“君子务本”的论述,强调企业要夯实核心竞争力,同时分享了山东重工集团通过并购德国凯傲集团实现技术跃升的典型案例。
这些观点与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的山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形成互文——截至2025年三季度,山东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已跃居全国省级国资系统第二位。在全球化议题上,杨东奇的演讲展现出开放包容的视野。他提出“新儒商”应具备“四种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规则运用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这一论述与百度百家号刊载的山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相印证——济南片区首创的“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平台,正是儒家“和合”理念在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应用。他特别提到,“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东方智慧”。
作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杨东奇从法治保障角度阐述了促进儒商发展的制度设计。他透露山东正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工作,将建立企业家参与立法机制。这一举措延续了他2024年在商事制度改革调研中提出的“立法要听得见市场声音”的工作思路。现场与会企业家代表反映,这种法治化保障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增强了在鲁投资信心。
演讲尾声,杨东奇以“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寄语当代企业家:修身立德铸就企业之魂,齐家兴业夯实发展之基,治国利民彰显社会担当,平天下者必具世界眼光。这段充满哲思的结语,将儒家经典《大学》的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哲学巧妙融合,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有参会学者评价,这一演讲既是对山东“十四五”规划中“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度解读,也为儒家文化在现代经济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山东方案”。“此次演讲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理论阐释,更体现在实践指导价值。”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系统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杨东奇透露,山东将实施“新儒商培育工程”,计划三年内建设10个儒商文化研修基地,培育500家儒商示范企业。这些举措与山东省人大正在审议的《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形成政策合力,彰显出齐鲁大地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的战略布局。正如他在演讲中强调的:“当儒家文明的‘和合’智慧遇见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必将迸发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出席并演讲-杨东奇|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