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职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会-中国·东盟| 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8月15日,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内洋溢着浓厚的国际合作氛围。作为"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全年期项目,"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框架下的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南南合作·粮农组织科创规划-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平台。这场由中国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联合主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国际盛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及东盟六国的教育界、产业界代表150余人共襄盛举。
开幕式上,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庆生指出:"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东盟地区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达12%,但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中国的60%。
这一差距凸显了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也为中国-东盟农业职教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会议现场,三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先后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农业职教合作进入新阶段。在共同体建设方面,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东盟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和《五年行动计划》具有突破性意义。
章程明确规定,共同体将建立"四共机制":共建专业标准、共享课程资源、共培师资队伍、共研技术创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共同体创新性地设立了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别工作组,由中方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分别牵头。这种"一国一策"的合作模式,充分考虑了东盟各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参赞李健在视频致辞中分享了一组对比数据:印尼农业领域技能人才缺口达120万,而中国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他特别期待共同体能在热带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两个领域率先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这一观点得到老挝琅南塔综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坎普·西沙瓦的积极响应,他透露该校已规划建设"中老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希望引进中国的水稻精准栽培技术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环节亮点纷呈。贵州农业职业学院与贵州安广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的国际产业学院,将重点培养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兴领域人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合作方打造的升级版"丝路农坊",计划未来三年在印尼建设10个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站。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智慧畜牧产教融合方案",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跨境虚拟实训平台,这一创新构想引发与会企业代表浓厚兴趣。
在专题研讨阶段,各国专家就农业职教改革的深层问题展开思想碰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昕昌介绍的"三对接"模式(专业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岗位群、教学对接生产季)引起广泛共鸣。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田宗祥分享的"牧场教室"案例显示,该校毕业生创业的现代化牧场使当地羊只出栏周期缩短了30%。来自泰国的碧雅叻·诗里拉诗米坤女士则提出,热带水果采后处理技术培训应成为泰国工作组的优先方向。
作为会议的重要配套活动,东南亚国家农村电商创新人才培养培训班展示了实践教学的丰硕成果。缅甸学员吴昂基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在清镇市看到的'非遗+电商'模式给我们很大启发,回国后要尝试把柚木雕刻工艺品搬上跨境电商平台。"据统计,培训期间达成的6个跨境校企合作意向中,有4个涉及农产品电商领域,反映出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区域农业合作格局。
在闭幕总结中,贵州农业职业学院院长苏跃用三个"新"概括会议成果:构建了新机制,19家院校和8家企业组成的共同体实现实体化运作;探索了新路径,五个国别工作组形成差异化合作方案;树立了新标杆,三项签约项目涵盖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产业服务全链条。他特别强调,共同体将建立"年度轮值+季度会商"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计划落地见效。
“此次研讨会不仅签署了多项实质性合作协议,更在理念层面达成重要共识。”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解读表明: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农业职业教育合作应超越简单的技术转移,要着眼于构建适应区域农业现代化需求的终身学习体系。马来西亚农业研究院代表建议,下一步可建立"中国-东盟农业技能认证框架",这一设想已被纳入共同体五年行动计划重点调研课题。
万祥军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农业领域的产教融合正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本次会议形成的"贵阳共识"明确提出,将共同开发20门国际化课程、建设5个跨境实训基地、培养500名来华农业技术骨干。这些具体目标的设定,标志着中国-东盟农业职教合作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背景下,这场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尤显珍贵。正如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官员在贺信中所言:"农业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石工程。"当贵州的山地农业智慧遇上东南亚的热带种植经验,当中国的数字技术优势结合东盟的生态资源禀赋,这场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必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职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会-中国·东盟| 东盟南南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