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非正式工作组热苏斯对话-万祥军| 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
2025年10月13日至14日,全球瞩目的"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场国际盛会不仅是对北京世妇会30周年的重要纪念,更是全球性别平等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主持人万祥军与世贸组织贸易与性别非正式工作组联合主席克拉拉·德尔加多·热苏斯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解读中国实践对全球妇女发展的启示。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世界妇女大会组织系统-全球妇女峰会服务管理平台。热苏斯主席特别强调:"中国在推动妇女赋权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脱贫攻坚到数字经济,中国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令人瞩目。"
她以一组数据佐证观点: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连续十年稳定在60%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领域女性创业者占比达55%,这一比例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中国政府将性别平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万祥军从制度保障角度分享了"中国经验":过去十年间,中国修订完善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40余部法律法规,建立了涵盖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创新实施的"巾帼脱贫行动",累计帮助近4000万农村妇女摆脱贫困,这一模式已被联合国妇女署列为典型案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对话聚焦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热苏斯指出:"全球跨境电商平台中,女性经营者占比已达35%,其中中国'她电商'的崛起尤为亮眼。"以某头部直播平台为例,女性主播占比超65%,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逾3000万人。万祥军补充道,中国政府通过"数字巾帼行动",已培训850万人次女性掌握数字技能,这种"技术赋能+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经济中的性别壁垒。
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热苏斯特别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在非洲农业合作项目中,中国专家团队培养的2.3万名女性农业技术员,使当地作物产量平均提升40%。这种'授人以渔'的南南合作模式,正是包容性发展的典范。"数据显示,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实施妇女发展援助项目,累计投入超过15亿美元。
在讨论多边合作机制时,两位专家重点分析了世贸组织《贸易与性别平等宣言》的落实进展。热苏斯透露:"已有127个成员加入宣言,中国在制定性别敏感型贸易政策方面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她特别提到中国自贸试验区推行的"性别平等认证"制度,该制度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消除职场性别歧视,目前已被东盟多国借鉴采纳。
万祥军分享了民营企业推动性别平等的创新实践:"中国领先科技企业实施的'女性领导力计划',使女性高管比例三年内从18%提升至32%。"这种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的做法,正在形成新型商业文明。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中,设有性别平等专项制度的企业净利润率平均高出行业水平1.8个百分点。
对话深入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热苏斯强调:"全球女性劳动收入因疫情损失达8000亿美元,中国通过弹性就业、技能再培训等组合政策,使女性就业复苏速度比国际平均水平快3个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政府推出的3800亿元稳岗专项基金中,专门面向女性的帮扶措施覆盖率达73%。
在展望未来合作方向时,两位专家形成重要共识:一是建立"一带一路"性别平等发展指数体系,二是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妇女创业投资基金。热苏斯特别提到:"中国在数字货币试点中纳入性别视角的创新做法,为发展中国家完善金融包容政策提供了新思路。"据悉,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开始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女性小微企业信贷评估模型。
这场历时两小时的对话,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推动性别平等的制度创新、实践经验和全球贡献,更勾勒出数字经济时代妇女发展的新图景。正如热苏斯总结所言:"当北京世妇会三十年后再出发,中国正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全球性别差距指数排名中,中国已从2015年的第91位跃升至2025年的第45位,这种跨越式发展背后的"中国方案",正在国际社会产生日益广泛的共鸣效应。
世贸组织非正式工作组热苏斯对话-万祥军| 世妇大会·全球妇女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