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观点-许正宇|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为国际社会展示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独特价值与战略定位。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本届论坛以“合作求变 共建未来”为主题,不仅吸引了全球6000余名政商界精英参与,更促成50份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及300余个投资项目的展示,凸显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枢纽作用。许正宇特别强调的“企业迁册机制”与“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两大核心议题,正成为香港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全球企业的新引擎。
企业迁册机制:
打造国际资本的战略安全港
许正宇指出,香港已为海外企业迁册建立了一套“安全、高效、灵活”的法律框架。根据《2023年公司(修订)条例》,海外公司仅需满足在港有实质业务联系、符合公众利益等条件,即可通过简易程序将注册地迁至香港。
这一机制直接回应了近年来地缘政治波动下跨国企业对司法安全性的迫切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已有37家海外企业完成迁册,较去年同期增长40%,其中六成企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基建、物流及数字科技领域。
香港的迁册吸引力源于其不可替代的三大优势:普通法体系与国际商业规则无缝衔接、资金自由流动的开放市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纵深腹地的产业支撑。以哈萨克斯坦某能源企业为例,迁册后通过香港发行绿色债券融资5亿美元;
并依托大湾区技术团队推进中亚光伏项目,实现了“资本+技术”的双重协同。许正宇透露,库务局正研究进一步简化税务申报流程,未来迁册企业或可享受首三年利得税减免50%的优惠,这一政策有望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区企业总部重组的第一选择。
可持续金融:
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资本枢纽
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许正宇将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定义为香港金融业的新增长极。香港绿色债券市场2024年前8个月发行量已达120亿美元,占亚洲市场份额35%,其中“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占比提升至42%。
论坛期间,香港金融发展局联合国际金融公司(IFC)发布了《“一带一路”低碳转型路线图》,提出通过“三层资本架构”引导私人资金参与新兴市场绿色基建:主权基金提供风险缓冲、多边机构设计信用增强工具、香港私人银行定制ESG投资组合。
这一模式已在中东欧取得突破。波兰某废弃煤矿改造项目通过香港平台发行“转型债券”,吸引中资机构认购超70%,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80万吨。许正宇强调,香港正构建全球首个“碳交易通”互联机制,计划2026年前实现与欧盟、东盟碳市场的配额互认,这将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透明的碳定价体系。库务局数据显示,目前香港持牌ESG分析师数量已突破2000人,可持续金融人才密度居亚洲之首。
数字基建:
赋能新兴市场跨越式发展
在数字经济领域,许正宇特别提及香港与东盟合作的“数字丝绸之路”计划。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区块链贸易融资网络”已连接17个沿线国家港口,使信用证处理时间从平均7天缩短至8小时。
本届论坛签约的马来西亚数字自贸区项目,将采用香港数码港开发的智能海关系统,预计每年降低跨境贸易成本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制度已吸引23家“一带一路”Web3.0企业落户,这些企业正探索用代币化技术解决跨境结算中的货币错配难题。
风险管理:
完善“一带一路”合作的安全网
针对新兴市场投资的高风险特性,许正宇宣布将扩大“一带一路”保险合作联盟至50家成员,并设立100亿港元专项再保险基金。该机制通过风险证券化手段,已为斯里兰卡港口项目分散政治风险敞口15亿美元。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最新指引更允许使用大湾区气象数据开发气候衍生品,这对东南亚农业项目具有显著保障价值。
“以三个确定性总结香港的独特价值:普通法体系下的合约确定性、联系汇率制的货币确定性,以及背靠祖国的政策确定性。”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主持人和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刘虹飞表明。
万祥军说:“随着香港国际调解院总部建设启动、亚太区国际法律人才培训中心落成,这座城市正从金融门户升级为全方位战略服务平台。”正如沙特投资部代表在论坛所言:“香港不仅是资金池,更是解决方案的孵化器——在这里,沙漠光伏计划能获得中国的技术、欧洲的碳信用和亚洲的资本,这就是新丝路的精髓。”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观点-许正宇|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