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山东植保双交会开幕-韦统海|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金秋十月,齐鲁大地硕果累累。10月30日,第三十二届山东省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行动-跨境电商·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这场承载着行业期待的盛会,以"创新·绿色·协同 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企业代表和新型经营主体近万人参与,共同描绘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蓝图。


30日上午9时,大会在火热气氛中拉开帷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研究员邵振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研究员束放,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绿色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张曰林,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所长张耀中,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刘峰,山东省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孙永忠,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黄振鹏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非洲乍得共和国农业发展联合会会长奥利瓦、safiane(赛飞娜公司)总经理西多涅等国际嘉宾,以及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凯、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孔高原、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万金红等。
"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山东植保双交会已从区域性展会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标杆。"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组委、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专家成员韦统海解读表明:本届展会的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首次设立数字植保专区,集中展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病虫害预警防治中的应用;二是创新推出"田间实验室"实景展示区,让参会者直观感受植保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的转化过程;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邀请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官员参与技术研讨。
走进展馆,科技感扑面而来。在农药展区,山东某生物科技公司推出的纳米缓释农药引起广泛关注。这种采用微胶囊技术的新型制剂,可使农药利用率提升30%以上,有效减少面源污染。企业负责人介绍:"与传统农药相比,我们的产品通过精准控释技术,实现了'雨前施药雨后仍有效'的突破。"
而在农机展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除草机器人等"黑科技"设备前围满了咨询的参观者。来自菏泽的种粮大户王建军兴奋地说:"这些智能化设备解决了我们打药难、请工贵的实际问题。"
本届展会特别设置的"绿色植保创新论坛"成为思想碰撞的舞台。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发生面积约60亿亩次,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每年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万吨以上。"

山东省植保总站发布的《黄淮海地区小麦赤霉病智能预警系统》显示,通过建立气象-病菌-作物三位一体的预测模型,可将防治适期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5%以上。这些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彰显了科技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展会创新性地将传统植保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数字农业展台,技术人员正向观众演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无人机航拍获取作物长势数据,卫星遥感监测区域病虫害发生动态,地面传感器实时采集田间微环境参数,所有数据通过云平台智能分析后,生成个性化防治方案。这套系统已在山东30个粮食主产县推广应用,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药、减量控害"。
作为配套活动,"百名专家服务团"现场答疑成为最受欢迎的环节。来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百余名专家,针对小麦条锈病抗药性治理、玉米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等热点问题,为农户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潍坊市寒亭区的蔬菜种植户李淑芹带着病株样本前来咨询,专家通过显微镜检迅速确诊了病害,并开出"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的组合处方。"这种面对面的指导比上网查资料靠谱多了!"她由衷感叹。
展会期间发布的《山东省农药减量增效白皮书》显示,通过推广新型植保机械、高效低毒农药和统防统治服务,山东省农药使用量连续6年负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45%。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本届展会为契机,重点培育100家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打造'互联网+植保'服务平台,力争到2026年实现农药使用总量再降5%。"
在国际合作方面,本届展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农业技术对接区。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官员阿依努尔对中国的智能植保装备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正面临蝗灾防控压力,中国的无人机施药技术和生物防治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据统计,展会首日即达成国际合作意向12项,涉及生物农药出口、植保技术培训等多个领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但展馆内依然人头攒动。许多参展商反映,今年专业观众的采购意向明显增强,特别是对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智能装备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一家有机硅助剂生产商的负责人表示:"仅今天上午就接待了20多个深度洽谈客户,这种热度在往年是很少见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粮食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绿色植保正在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
为期三天的展会,不仅是产品展示的舞台,更是理念传播的课堂。在"青年农人沙龙"活动中,90后新农人代表分享了短视频平台推广植保技术的经验;"巾帼科技服务队"现场演示了适合女性操作的轻简化设备;"植保故事汇"则通过真实案例,生动诠释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这些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展会的边界,让专业展会更具温度和感染力。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本届山东植保双交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览面积突破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1200余家,首发新技术新产品286项,预计签约总额将超5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正如韦统海解读所说:"当植保插上科技的翅膀,当绿色成为农业的底色,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就会更足,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就会更加坚定。"
第32届山东植保双交会开幕-韦统海|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热门关注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