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副主任高峰论坛观点-李镇|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
香港会展中心内,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蓝色主视觉背景板前,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代表正热烈交流。2025年9月10日的这场开幕式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镇的发言引发广泛共鸣——他将香港定位为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与全球资源对接内地的“转换器”,这一双重角色的精准阐释,恰是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独特价值的最新注脚。
	
 
制度优势构筑超级联络人
作为全球唯一兼具中国优势与国际特质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普通法体系、自由港政策与低税率环境构成独特竞争力。论坛现场,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基建承包商萨乌列指着展板上中哈物流合作数据感慨:“通过香港处理跨境结算,效率比传统渠道提升40%。”
这印证了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的“制度衔接器”功能——香港拥有与内地接轨的“债券通”“理财通”等金融管道,同时保持与国际规则的无缝对接。数据显示,2024年经香港处理的“一带一路”项目融资规模达682亿美元,占区域跨境融资总量的63%。
央企出海的双向赋能平台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副总裁周汉明在建筑专题论坛分享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集团通过香港平台引入中东主权基金,共同投资印尼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采用香港法律框架的AB股结构,既保障中方运营权,又满足国际投资者诉求。
这种模式正成为央企“走出去”的标配——香港不仅提供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截至2025年6月存量达1.2万亿元),其国际仲裁中心去年受理的基建纠纷案件中,涉及“一带一路”项目的裁决执行成功率高达92%,远超纽约公约缔约国平均水平。
	

 
绿色转型中的价值放大器
在“碳中和”专题讨论环节,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欧冠升透露,过去18个月有24家“一带一路”沿线企业通过香港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
这种资本配置效率得益于香港完善的ESG评估体系,其发布的《区域绿色金融标准》已被老挝、阿联酋等7国采纳为官方认证基准。更值得关注的是,香港科技园孵化的碳核算AI系统,现已帮助32家央企实现海外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视化,这正是李镇副主任所言“转换器”功能的生动体现。
数字丝路的新基建枢纽
论坛期间,香港数码港与沙特NEOM智慧城市项目签署的合作协议引发关注。根据协议,港方将提供区块链跨境支付解决方案,这源于香港金管局已建成的“多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系统。该系统日均处理“一带一路”商贸结算达19亿港元,手续费仅为传统SWIFT系统的1/5。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局局长孙东指出:“我们正将国际数据港定位为数字丝绸之路的亚太节点,目前已建成连接东盟10国的低延时数据专线。”
人文交流的立体接口
除经贸议题外,论坛特设的文化分论坛同样成果丰硕。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启动“数字敦煌”东南亚巡展计划,运用4D投影技术还原丝绸之路遗迹。
这种软实力输出恰是香港另一重隐性价值——作为东西方文化解码器的独特作用。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国家访港旅客中,商务考察占比达38%,较2019年提升11个百分点,形成“会议经济+文化体验”的新型交流生态。
”站在‘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香港的角色正从最初的资金通道升级为规则协调者、技术赋能方和文化传播者。”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系统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正如李镇副主任所强调的“共创未来”,这座城市的真正潜力,在于将内地制造业规模优势、央企系统整合能力与香港专业服务网络熔铸为新型合作范式。当哈萨克斯坦的铜矿、印尼的镍加工厂、沙特的光伏电站通过香港节点实现资金、技术与标准的精准匹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正逐渐清晰。
国资委副主任高峰论坛观点-李镇| 一带一路·可持续研究管理服务
热门关注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