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原创评论
看完报道以后只能说更惊讶了 陈峰:对南周反思唐慧案的反思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7-01-09
【阅读】835 A+A-

看完报道以后只能说更惊讶了 陈峰:对南周反思唐慧案的反思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最早关注到南周反思唐慧案的报道,是看到一个微博上自己关注的人,杀气腾腾地说手中无钱无权的唐慧,绝非弱小者,并列举了她造谣等一系列的罪状,并要求重审此案。

唐慧案其实是两个案子,其女儿被强迫卖淫案、唐慧被劳教并起诉劳教委案。我不知道那位网友希望重审的是哪个案子,但是网上一直有看法认为唐慧女儿被强迫买淫案判刑过重,所以并不意外,但是对唐慧加以这么激烈的批评,确实让我有点惊讶。看完报道以后,只能说更惊讶了。

一、不专业的新闻报道

虽然我对这篇报道持否定的态度,但是必须说这个主题是非常好的,唐慧赢,是不是法治的赢。整个报道有两个主题,一是强迫卖淫案为何判得这么重,二是唐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两个主题应该说都有积极的意见,可是由于整个文中消息源的一边倒和采编者的立场问题,结果写出了一篇讨唐檄文。

消息源的缺失,在此文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全文绝大多数的信息是来自唐慧的对立面,包括司法机关当地干部和案犯。其中只略引了几处唐慧的说法,但是看不出是实际采访了唐本人还是引自以前的报道,而且基本上是作为靶子出现的。

这篇报道对唐慧提出了非常严重的质疑,其中有一些已经涉及到了法律,为何不采访唐慧本人特别是她的律师呢?做过记者的人都知道,律师是记者的好友,他们愿意讲,而且对事实的梳理更清楚,用语更符合法律要求。南周此文通篇却看不到对唐慧律师的采访,不知道是采不到还是不愿意采。

平衡报道,是负责任的媒体最起码的要求。记者不是神,不可能完全恢复事实真相,为了避免误导读者,媒体才有了平衡报道的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构成了所谓新闻专业主义的框架,这其中多方采访是一个基础。

此文不仅没有做到平衡报道,反而由于消息源的缺失,基本上变成了从唐慧对立面的角度进行采写和讲述。我们看电影都知道,电影从哪一方的角度去叙述,直接决定了观众同情谁,主角哪怕是一个恶棍,如果电影更多展现主角善良的一面,那观众就会同情主角,而主角的对立面就会变成恶人。

南周的报道,也类似于此,无视了新闻媒体平衡报道的要求,最后起到的效果就是唐慧变成了一个恶人。唐慧的对手们则变成很冤枉,值得同情。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记者的职责。有人认为此文补上了很多此前缺失的信息,所以不失为一篇有价值的报道。我想此文中披露的一些信息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全文有没有价值很让人怀疑。

没有几个人会像媒体从业者一样去全面梳理一个案件的信息,何况唐案本身如此复杂。多数读者都是从自己信任的媒体上获取信息并建立基本的判断,一旦这个判断建立起来,其他相反的信息就很难被接受。

出于这个原因,在新京报时我反复跟记者强调,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的笔,尤其是会对当事人有巨大影响的时候,必须反复求证,多信息源采访,一旦你有失误,之后可能发多少文章都无法挽回。如果当事人是一个弱者,那这样的报道有可能对其一生都是致命的。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当事人得到公平和正义,那是否有必要再去踏上一只脚呢。

作为记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地按新闻专业主义认真写好每篇报道,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报道只是众多报道众多说法之一,或者只是为了颠覆,就可以放弃平衡报道的要求。

文章中还有一些是实在的硬伤,比如使用了“据说”当成消息源,一个严肃的报道,不可能把据说当成消息来源。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说,此文写到了少女卖淫的细节,让人大惑不解。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该是媒体的责任。后来看到作者为自己辩护说这些细节早就被其他媒体报过,当时就倒吸一口凉气,南方周末是中国传媒的一面旗帜,怎么能向最低标准看齐呢。

看完以后,我只能说,这不是一篇专业的新闻报道,不是南方周末应该有的报道。

二、如何看待访民人性的扭曲

我相信此文的编辑和记者都不是为了要打倒唐慧,但是实际效果也就是如此,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在转此文时,都感慨唐慧此人太可怕了。

唐慧真的很可怕吗?

只要真接触过那些访民,了解一些他们为何上访和上访中的遭遇,再略有一些人情世故的了解,我相信记者就不会把唐慧写成这样一个恶棍。

南周此文,对唐慧的指责或者说指控,主要是造谣和对媒体撒谎,还有偏执的要求重刑处分案犯,同时还收取当地给予的好处。

但是中国访民夸大事实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掌握话语权,为了赢得公众关注并偏向自己,很多人会本能地出现这样的问题。而随着不公平的待遇长期得不到解决和上访过程中更大的挫败,加上生活的艰难,很多人性格也会发生扭曲。在一些案件中,他们会癔想对手采用了非常手段对待自己,甚至连对手是谁,都会讲出一些惊人的故事。

我曾经见过一个上访者说,迫害他的人动用了卫星监视他,他活不下去了。

其实这样的情形,普通的采访中也会出现,冲突双方有选择性的夸大或者隐瞒事实,希望媒体报道对自己有利。

中国的事情还坏在办事之难。这点我们平常都会有体会,访民多数都是最底层的普通公民,上访过程只是在加重他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

如果上访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公平的对待,哪怕是一些基本的尊重,很多事情就不会变得这么糟,当然这也是我的猜想。

我对唐慧抱以理解,还有一些是出于基本的人情。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孩子得病,很多中国母亲在对医生讲病情时,会说得比真实病情严重,这一方面是为了求得医生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母子之情。

生病尚且如此,得知自己孩子碰上被卖淫的事情,一个母亲会愤怒成什么样子,急着找凶手甚至怀疑一切,四处放言要杀了那些涉案的人,夸大事辞,与法官争吵,这有什么不可能理解的。

南周文章中用非常巧妙的手法,带出了唐慧接受地方财物的事情,看上去很像是得理不饶人,甚至让人怀疑唐慧以此发财。但是换一个角度,地方给钱,并不是法律判决,当事人很自然会看成这是一种补偿款,但是这种补偿不够弥补自己和孩子的苦难,于是继续上访。如果稍微了解一些访民生活的艰难,应该会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邓飞曾说过,唐慧是一个很普通的最底层妇女,她有这个人群的毛病和生存智慧,11岁孩子的遭遇激活了她所有的能量。

我可以大胆地说,包括我们在内,如果真碰上唐慧类似的事情,类似的境遇,未必能做得比她更好。

如果真的要写关于唐慧的人物报道,需要采访唐慧接触的所有人,而不是只采访那些对她深恶痛绝的人,才能写出真实的唐慧。而且在这样的人物报道中,我们不应该回避她身上的问题,不能像网友一样让情绪所左右把她当成圣人,但是也应该追问,都是一些普通的公民,为什么她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她不能体面地去打官司,不能得到法律的尊重和公平。

当然也应该问一下,就算唐慧能像一个律师一样的精确描述事实,能像个圣人一样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得体的应对,她或者他,就可以得到公平和正义吗?

希望将来真的有记者,写一篇优秀的唐慧传,虽然只是一个希望。

三、为什么法治没有赢

唐慧案是中国维稳体系对法治破坏的一个典型个案,从中不难看出维稳逻辑的荒唐之处。而此文却能得出一个由于唐本人的人品极差,最后逼得各级司法机关都不得不枉法的荒唐结论。

同情唐慧,并不是认可她所作的一切。问题是,唐慧作为一个普通人,事实在她嘴里可以有不真实,司法机关怎么可以?

这可能是我对南周反思文章最不满的地方了。严格地说,此文确实是颠覆了,但是却没有反思可言。

法治为什么没有赢,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唐慧两个案件,如果能看成胜诉,确实是通过不断地信访和争取媒体关注(按长期跟进此案的记者言,唐慧案被媒体大规模关注是被劳教以后,而非其女被迫卖淫案宣判前)所得到的,信访也好,领导批示也好,跟法治的胜利,实在是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强迫卖淫案确实是判决有问题,这能归结于唐慧闹访吗?湖南上上下下各路司法机关,因为一个民间妇女一闹就会枉法了?这法律得有多脆弱。

唐慧可以不懂法,可以情绪化,法官也不懂法?法官是怕唐慧吗?

劳教案更让人不解,如果唐慧真的破坏了公共秩序,咆哮法庭,尽可以起诉她,通过法律来惩处她,为什么要走警方内部的劳教呢?

这些问题我无法在此一一回答,但是无论如何,把法治不行的原因归结于一个民间妇女的闹访,只是一种误导,与反思无关。

如果说此文跟反思沾边的,也不是从法治角度,而是文中一些细节让清醒的读者看到,维稳对社会治理和法治的破坏,并不只是对普通公民形成压力,对各级政府来说一样是杀伤力巨大。在 GDP之外,中国各级政府又背上了一个更为离奇的指标。

南周文中有一句话有很意思,借干部之口,感慨唐慧掐住了信访的七寸。这种“妙笔”写来,看起来就像是唐慧是钻制度空子的人。但是像一位记者所言,信访是国家的制度,唐慧按国家制度去上访,没有采用伤害社会的激烈作法,有什么不可以?

维稳对社会的破坏,已经是有目共睹,想为维稳说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南周此文倒真做到了,通过把唐慧这样的访民典型写成恶棍,成功地帮助维稳干部诉了苦,某种意义上此文也是维稳的一曲赞歌。这也是我不同意此文有反思价值的原因。(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看完报道以后只能说更惊讶了 陈峰:对南周反思唐慧案的反思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