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记者采编->原创评论
一个全新角度 王天定:大规模业余化时代新闻学子去哪里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17-01-09
【阅读】1043 A+A-

一个全新角度 王天定:大规模业余化时代新闻学子去哪里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2012年7月24日凌晨,一驾轰鸣的动力伞飞临“7·23”动车事故现场上空,伞中一男子一只手掌控动力伞,一只手拿起相机和DV,从空中记录下了现场画面。几小时后,他拍摄的视频就在温州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出。随后这些影像通过网络传遍全球,为人们看清这场事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只不过这个叫陈斌的男子不是职业记者,而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他那架高高升起的动力伞,成为一个绝佳的隐喻和象征,印证着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天才预言——新闻传播业正在走向“大规模业余化时代”。

的确,维基百科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想像空间,有无数迹象显示,如果“业余化”真能形成浪潮,新闻出版业首当其冲,职业边界的消解为期不远。下一代新闻业的面貌虽然还不清晰,但是,在夕阳黄昏中,职业转型成了传统媒体人最热门的话题。

正如舍基所说“业余爱好和专业人士之间的界线不是一个裂缝,而只是坡度上的分别。”真正热爱新闻事业,而且才华卓著的媒体人可以依靠个人品牌继续维持职业化生存,大量的媒体人可能需要离开。因为未来的新闻业,可能不需要维系庞大的规模。

大量的媒体人选择离开时,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子们何去何从?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还有存在的合法性吗?以后的年轻学生还有必要再学新闻学专业吗?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有太多新闻传播专业,但太缺少有水准的新闻传播专业,正如中国有太多的媒体,但真正有水准的媒体寥若晨星。所以,问题不在学新闻专业,而在于是否能够学好新闻学专业。良好的新闻学教育,专业训练能够为媒体培养合格后备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学生在除媒体以外的其他领域显示出不凡的竞争力,表现出自身专业训练的独特优势,这其实是新闻教育的国际惯例。 

2011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新闻学专业的黄毕业后应聘在一家餐厅工作,她说:“学新闻并不一定将来去当记者,这一点是美国新闻系学生的共识。新闻教育训练的是常识和情商,传媒教育的训练也能增加未来职业的选择。” 日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由40年代为媒体培养人才调整为面向整个社会培养大众传播人才。这一转变的缘由,一方面固然是新闻界竞争激烈,用人渐趋多元化,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方面对新闻专业学生需求多了,新闻学专业学生择业面也更广了。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赵淼,在学习了六年新闻学专业,毕业之时,从8000:1的残酷面试中脱颖而出,做了立白集团的总裁秘书。他说:“选择新闻,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能力、高效的即时协作和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的高双骥,与其他卯足了劲想进中央媒体或市场化媒体的同学不同,她在大部分媒体开始校园招聘前,已经与行业排名前十的德勤管理咨询公司签约。

她的体会是,学媒体的学生,至少能证明自己有以下能力是被咨询以及其他行业所欣赏的:文字功底过硬;有采访实践,咨询公司本来就需要和客户进行访谈,虽然和记者采访的目的、提问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但经验可以互通;有过行业研究经验,写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提交咨询交付品的过程有很大的相似性。她在面试时发现,合伙人对她曾经的党报实习经历最感兴趣,详细且好奇地问纸媒的操作流程,在纸媒做了哪些事,怎么写稿件,最后表示她学新闻的背景对团队是很好的补充。 

这是两个励志的故事,新闻专业的学子们不必为当初的选择后悔,如果你发现你所在的新闻学院不能给你良好的专业训练,那你就努力地自我训练,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1000字,相约一二同好,一起做自媒体,利用寒暑假,去媒体实习……新闻传播大规模业余化时代,其实为新闻学专业学子创造着更多的职业机会,因为,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没有哪个行业不需要具有良好媒体素养的人才。(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一个全新角度 王天定:大规模业余化时代新闻学子去哪里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