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农业农村->农经三产
多元发展模式-农业大健康·功能农业讲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 | 发布时间:2020-10-28
【阅读】855 A+A-

多元发展模式-农业大健康·功能农业讲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记者王瑜)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在广西宜州召开的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上了解到,我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产值近155亿元,比去年的57亿元增长59%。这表明我国蚕桑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

我国有5000多年栽桑养蚕的历史,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蚕桑生产国与丝绸出口国。目前,全国有700多个县的800多万户种桑养蚕,茧、丝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在传统“桑—蚕—茧—丝—绸—制成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下,栽桑养蚕就是为了“一粒茧”,而桑树的根、茎、叶、花、果以及蚕蛹、蚕蛾、蚕沙等资源往往被闲置,导致蚕桑资源利用率不足3%,这不仅制约着栽桑养蚕比较效益的提升,也使蚕桑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所谓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就是在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之外,将蚕桑生产从栽桑养蚕拓展到包括桑园立体种养、文化旅游及桑叶、桑枝、桑果、蚕沙、蚕室利用在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目的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循环低碳经济理念,对蚕桑产业链各环节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在实现物尽其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以四川攀枝花种养模式为例,蚕农正常养蚕亩收入3000元/年,加上不养蚕时卖鲜桑果、加工桑叶茶和桑叶菜等可增收5100元。随着桑果汁、桑枝菌、食用蛹、蚕沙肥料等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目前,我国对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已接近20%。

为加快蚕桑综合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会议要求各级蚕桑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引导各种要素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大实用技术研发力度,把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到生产中去,加强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民致富;在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加强蚕品种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品种审定和良种繁育工作,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的秩序,促进全国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多元发展模式-农业大健康·功能农业讲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1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