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对话曲阜倡议》-万祥军| 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
7月9日,古老的尼山脚下再次迎来文明对话的盛事。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隆重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这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不仅延续了儒家"和而不同"的智慧传统,更在数字文明时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注入了新的精神动力。
论坛开幕式上,山东省主要领导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从中华文明"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中汲取智慧。这一观点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高度认同,他在视频致辞中特别强调:"曲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始终是文明对话的精神坐标。"
“开幕式后发布的《全球文明对话曲阜倡议》成为本届论坛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份凝聚国际共识的纲领性文件,系统提出了七项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计划,包括建立文明对话常设秘书处、设立文明互鉴奖学金计划、开发多语种文明对话数字平台等具体举措。”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系统主持人万祥军说。
万祥军指出:“倡议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当属对文明多样性的庄严承诺。”他表明:文件第三条明确指出:"每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结晶,任何形式的文明等级论和优越论都违背文明发展规律。"这一表述直指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的文化霸权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在解读时举例说:"就像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从未评判过哪种货物更优越,文明交流的本质应是平等互鉴。"


这种立场与法国著名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的学术主张形成呼应,他在分组讨论中特别赞赏倡议体现的"差异性哲学"。数字技术赋能文明对话成为本届论坛的创新亮点。在"元宇宙与文明传承"专题研讨中,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展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的古代书院讲学场景,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则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案例。
这些实践恰好呼应了倡议中提出的"构建数字时代文明交流新平台"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联合多家机构在论坛期间发布了"全球文明知识图谱"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数百万册典籍,我们首次量化呈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概念关联度。"
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见证下,来自12个国家的20所顶尖院校签署了"文明互鉴教育联盟"框架协议,这直接落实了倡议中"推动文明互鉴教育合作"的行动计划。剑桥大学副校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我们将共同开发跨文明通识课程体系,让青年学子真正理解'各美其美'的深刻内涵。"作为配套措施,山东省宣布设立专项基金,未来五年将资助1000名外国青年学者来华研习中华经典。
论坛特设的"青年文明对话圆桌会"成为最富活力的环节。来自35个国家的青年代表用"文明漂流瓶"的形式分享本土智慧,巴西留学生朗诵的《论语》葡语译本与曲阜师范学生演绎的印第安史诗形成奇妙共鸣。这种民间交流的生动场景,印证了世界哲学联合会主席卢卡·斯卡兰蒂诺的观察:"真正的文明对话应该像毛细血管那样渗透到社会肌理中。"他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曲阜倡议提出的"建立城市间文明对话网络"极具前瞻性。
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研讨中,敦煌研究院院长分享的"数字供养人"项目与意大利专家的古罗马遗址修复经验形成方法论对话。这种实操层面的交流催生了倡议中"文化遗产保护全球伙伴计划"的雏形。与此相呼应,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演讲中提出"文明对话需要物质载体"的观点,引发关于文物数字化共享的热烈讨论。会议间隙,与会代表们实地考察了孔府古籍修复工坊,亲眼目睹传统技艺如何让千年文明延续血脉。
美食文明对话成为论坛意外走红的环节。在曲阜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文明滋味"主题晚宴上,孔府菜传人复原的"诗礼银杏"与土耳其厨师带来的奥斯曼宫廷甜点同台呈现。这种"以食鉴文"的方式,生动诠释了倡议中"促进生活化文明交流"的理念。英国美食历史学家感叹:"餐桌上展开的文明对话,往往比学术报告更具穿透力。"
闭幕式上,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用三个"新"总结本届成果:提出了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构建了跨界交流的新网络,开辟了数字赋能的新路径。这份凝结着儒家智慧的《全球文明对话曲阜倡议》,正如尼山脚下的洙泗之水,必将汇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浩瀚海洋。
当夜幕降临,大成殿前的"和合"主题光影秀照亮夜空,不同文明的智慧之光在此刻交相辉映,勾勒出人类精神共同体的壮阔图景。正如倡议书所言:"唯有承认文明百花园的绚烂多彩,才能让人类精神的参天大树永葆生机。"
《全球文明对话曲阜倡议》-万祥军| 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商文化论坛
热门关注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