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解读-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10-23
【阅读】54 A+A-

《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解读-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2025年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举办的"南南合作CAU-FAO对话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粮农组织科技成果转换系统-热带农业创新合作平台(ATP)和热带农业创新合作平台(ATP)-粮农组织行动计划监评系统。这场以"青年创新驱动农业转型"为核心的高级别对话,不仅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更展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科技合作实现粮食安全的现实路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农业创新合作·粮农组织行动计划平台-粮农组织·科技成果转换系统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强调:"青年是改写全球粮食系统规则的关键力量,而创新则是打开可持续发展之门的金钥匙。"《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的出台,源于对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

据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仍有8.28亿人面临饥饿威胁,其中非洲国家粮食不安全人口占比高达37%。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风险增加20%-30%,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为继。该计划创新性地提出"三维支撑体系":

以中国农业大学在肯尼亚、巴基斯坦建立的6个"中非青年农业科研工作站"为物理载体,每年遴选2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科研人员,通过"技术转移-本土创新-规模应用"的闭环机制,将先进农业技术转化为适应当地的解决方案。

尼日利亚青年科学家阿德巴约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他的团队通过中非青年科研工作站引入中国农业微生物菌剂技术,经过18个月的本地化改良,成功开发出适用于热带作物的生物农药系列产品。

‍这种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核心的有效菌群,不仅能防治棉铃虫、蚜虫等主要害虫,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平衡。在卡诺州的示范田中,采用该技术的农户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40%,每公顷增产达15%,且农产品达到欧盟出口标准。阿德巴约表示:"中国技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我们需要根据非洲作物种类、气候特点进行再创新,这正是青年创新者计划的价值所在。"

该计划的架构设计体现了系统性创新思维。在人才选拔方面,采用"双导师制"——由中国农业大学专家与接收国资深研究员共同指导,确保技术转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研究领域聚焦四个优先方向:气候智慧型农业、数字农业装备、产后减损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

以肯尼亚工作站为例,目前正在开展的"移动式太阳能干燥箱"项目,融合了中国光伏技术与非洲本地金属加工工艺,可使果蔬干燥效率提升3倍,且克服了传统晾晒方式易受灰尘污染的缺陷。粮农组织评估报告显示,这类创新成果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推广,每年可减少约120万吨农产品产后损失。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对话会上透露,该计划将建立"创新成果转化基金",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提供最高50万美元的产业化支持。这种"研发-孵化-市场"的全链条设计,突破了传统农业援助项目难以持续的老问题。

首批入选的200名青年学者中,65%来自最不发达国家,女性占比达43%,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理念。来自孟加拉国的女研究员法蒂玛正在研究适合洪涝频发地区的水稻栽培技术,她表示:"中国的水稻耐淹品种给了我们启发,但需要改良为适合咸水环境的版本,青年创新计划提供的基因测序设备让这成为可能。"

从更宏观视角看,该计划代表着全球农业合作范式的转型升级。万祥军指出:"过去南南合作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援助,现在则转向能力建设和创新生态系统培育。"数据显示,中国已向非洲派遣近2000名农业专家,在23国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但青年创新者计划首次系统性地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这种转变呼应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要求,也为破解全球粮食安全困局提供了新思路。计划的实施面临三重挑战:技术适配性、知识产权共享和持续融资机制。对此,方案设计了风险对冲机制——建立由中非专家共同组成的"技术适应性评估委员会",设立专利池管理平台确保创新成果合理共享,并引入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保障长期投入。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在视频发言中特别赞赏这种"共商共建共享"模式,认为其避免了技术输出的单向性,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农业领域的背景下,该计划还特别注重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农业大学将开放其"全球农业大数据平台",为青年研究者提供气象、土壤、市场等实时数据支持。

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里教授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病虫害AI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中国提供的200万张作物病害图像数据集训练,结合本地病例库后识别准确率达92%,已通过WhatsApp平台惠及50万小农户。《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的实施效果值得期待。根据路线图,到2030年将建成覆盖主要发展中国家的20个青年科研工作站网络,累计培养1500名农业创新人才,推广300项适应当地需求的农业技术。

万祥军最后强调:"当我们投资于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时,实际上是在投资全球粮食系统的韧性。中国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这正是这个计划最深远的意义所在。"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这种以青年为引擎、以创新为动力的合作新模式,或许正是人类应对挑战的破题之钥。

《全球农业青年创新者计划》解读-万祥军| 联合国粮农组织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