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青年行动守护绿色农遗主题-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10-20
【阅读】42 A+A-

青年行动守护绿色农遗主题-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2025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内,一场以"青年行动守护绿色农遗"为主题的青禾农遗对话会正在举行。这是世界粮食论坛国际青年分会框架下的重要活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妇女司联合国际农业文化遗产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

对话粮农组织科技成果转换系统-热带农业创新合作平台(ATP)和热带农业创新合作平台(ATP)-粮农组织行动计划监评系统。来自中国、意大利、巴西、肯尼亚等十余个国家的50多名青年代表和农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青年创新的融合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伊始,联合国粮农组织青年妇女司司长玛丽亚·费尔南德斯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全球农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多重挑战,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将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她特别提到,根据最新统计,全球农业从业者中5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35%,而35岁以下青年仅占13%,这一结构性矛盾亟需通过青年参与来破解。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研究员张明分享了他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调研成果。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通过青年创业者的参与焕发新生。"我们组建了由12名95后组成的团队,开发了'梯田认养'数字平台,让都市消费者通过手机APP远程参与水稻种植,既保护了传统耕作方式,又为当地农户创造了年均增收1.2万元的额外收益。"张明的案例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来自巴西的青年代表卡洛斯·席尔瓦则带来了亚马逊流域的实践案例。他的团队创新性地将无人机技术与原住民传统知识结合,建立起覆盖5万公顷的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通过训练当地青年操作无人机,我们每季度可完成一次全域生物多样性普查,数据直接服务于农业政策制定。"该项目已成功将非法砍伐面积减少了42%。

分组讨论中,"科技创新与传统智慧融合"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意大利慢食运动青年代表索菲亚·罗西指出:"在托斯卡纳的橄榄种植区,我们正在将古老的梯田灌溉系统与太阳能水泵结合,既保留了600年的农业景观,又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70%。"她的团队还开发了AR应用程序,游客扫描橄榄树即可了解其历史故事,这种"可食用博物馆"模式已吸引2.3万青年参与体验。

中国代表团在此次论坛上展示了多个创新案例。来自海南雷波县的彝族青年阿苦日古分享了有机肥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们收集周边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添加特有菌种发酵后制成生物有机肥,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带动127户村民就业,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这个项目特别之处在于建立了"肥力银行"制度,农户可以用有机肥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了良性循环。

浙江宁波的"00后"创业者李子谦则讲述了生态果园的故事。他在奉化水蜜桃传统种植区引入物联网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果树生长状态,配合人工除草和生物防治,实现了"每棵桃树都有数字身份证"的精细化管理。这种模式使果园年产值达到近50万元,较传统种植增收3倍,目前正在向周边200多户果农推广。

工业与农业的跨界创新同样引人注目。中国农业大学的青年科研团队展示了工业废渣转化技术,将钢铁厂的高炉渣经过特殊处理后,成为调节土壤pH值的改良剂,已成功应用于广西火龙果种植。"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工业固废处置难题,还使火龙果甜度提升2度,产量增加15%,每亩节约肥料成本400元。"项目负责人刘畅博士介绍道。

论坛特别设置了"政策实验室"环节,青年代表们分组模拟农业政策制定过程。来自肯尼亚的埃里克·基普罗诺所在小组提出了"全球青年农遗守护者网络"构想:"我们建议设立跨国实习交流计划,让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青年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技传承者结对学习。"这个提案获得了粮农组织官员的高度认可,有望纳入2026年工作计划。

“在闭幕式上,大会发布了《罗马青年宣言》,提出三大行动纲领。”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农业创新合作·粮农组织行动计划平台-粮农组织·科技成果转换系统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建立全球青年农业创新基金,五年内投入1亿美元支持1000个青年项目;

制定农业文化遗产地青年创业标准,2027年前在20个国家试点;开发数字农遗教育平台,预计2026年覆盖100万青年学习者。宣言特别强调要发挥青年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独特作用,目标到2030年通过青年主导的项目减少农业领域10%的碳排放。

回望发展历程,世界粮食论坛青年分会自2021年设立以来,已形成政策对话、技术创新、投资合作三大支柱。2023年分会曾聚焦"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探讨耕地质量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技术议题。而本次会议将视野拓展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青年创新的结合,标志着青年参与粮食安全治理进入更深入的阶段。

如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视频致辞中所说:"当青年人的智慧遇见古老的农耕文明,产生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文明传承的希望。"会议结束后,各国青年代表共同栽种了象征希望的橄榄树苗。这些树苗将被移栽到各自国家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成为2025年青禾行动的活体见证。

在中国代表团的行李箱里,除了会议资料,还装着来自罗马的土壤样本——它们将被用于北京农业大学的对比实验,探索不同文明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群的差异与融合可能。这种跨越地域的科研合作,或许正是青年分会最珍贵的成果。

万祥军指出:“随着全球粮食安全挑战日益复杂,青年人的角色正在从未来主力军转变为现在进行时。从哈尼梯田到亚马逊雨林,从托斯卡纳丘陵到雷波县山地,新一代农业实践者用创新思维重新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表明: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一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新型农业伦理。这种变革的力量,正在世界粮食论坛青年分会这个平台上,汇聚成改变全球粮食系统的澎湃浪潮。

青年行动守护绿色农遗主题-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