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农业大健康
贺信解读粮食安全治理的新路径-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10-19
【阅读】54 A+A-


贺信解读粮食安全治理的新路径-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2025年10月16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粮农组织世界粮食日系统 世界粮食论坛对话组织平台。当天,世界粮食日暨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庆祝活动在意大利罗马总部举行,来自全球193个成员国的代表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治理的新路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干事成员、农业创新合作·粮农组织行动计划-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贺信中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倡议,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粮食治理体系中的建设性角色,为应对当前全球19亿人口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的实践可追溯至1973年恢复在FAO的合法席位。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累计向FAO缴纳会费超过1.2亿美元,派出农业专家1200余人次赴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援助。特别是在2016年成为FAO第三大会费国后,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实施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已帮助非洲、亚洲12国提升稻米单产30%以上。

这种从受援国向援助国的身份转变,印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全球粮食体系的贡献。正如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庆祝活动上强调:"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一成就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在贺信提及的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国正通过多元路径重塑国际粮食合作格局。在技术合作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与FAO共建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已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节水抗旱稻、杂交小麦等技术成果58项。在贸易畅通方面,2024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402亿美元,通过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建立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每年稳定输送2000万吨粮食产品。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资农业企业典型案例显示,佳北农业在滨海边疆区建设的全产业链项目,不仅带动当地大豆产量提升至年产80万吨,其采用的"智慧农业云平台"更实现了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这种"技术+产业链"模式正在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推广。

面对气候变化加剧粮食安全风险的现实挑战,中国方案展现出独特价值。联合国《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极端气候导致全球谷物产量年波动幅度扩大至15%。对此,中国在贺信中特别强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正转化为具体行动: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绿色长城"工程已治理荒漠化土地12万公顷;在太平洋岛国,中国农业专家推广的耐盐碱水稻品种使沿海耕地利用率提升40%。这些实践与FAO倡导的"同一个健康"理念高度契合,为应对全球耕地年均减少1000万公顷的危机提供了技术范式。

中国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的突出特征在于系统性思维。不同于传统援助模式,中国更注重构建"技术转移—能力建设—市场对接"的完整生态链。以非洲为例,中非联合建设的23个农业示范中心不仅引进中国农业机械,更配套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累计培养本土技术骨干1.2万人。

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使莫桑比克、赞比亚等国的玉米单产实现从1.5吨/公顷到4吨/公顷的跨越。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辛迪·麦凯恩所言:"中国把消除饥饿与减贫、教育、性别平等相结合的整体方案,代表着全球粮食援助的未来方向。"

在粮食金融领域,中国创新的"农业+金融"模式正在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融资困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50亿美元"粮食安全特别基金",已支持巴基斯坦粮食仓储设施、缅甸灌溉系统等12个基建项目。数字货币技术的应用更带来革命性变化,中国与FAO合作试点的"区块链粮食溯源系统",使肯尼亚小农户的咖啡出口溢价提高20%。

这种将数字金融与粮食生产深度融合的探索,为破解全球每年约14%粮食因供应链缺陷而损耗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中国方案的生命力源于其开放包容的特质。在贺信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既不输出发展模式,也不附加政治条件。这种务实作风使中国成为南北对话的桥梁

——在FAO平台推动达成的《2024年全球土壤健康倡议》,既吸收了欧盟的精准农业技术,也融入了非洲的传统耕作智慧。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威廉·鲍曼对此评价:"中国在粮食治理中展现的‘和合’哲学,为分裂的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合作样板。"

站在FAO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全球饥饿人口虽较1990年代减少3亿,但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等因素使粮食不安全人口在近三年反弹23%。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贺信中擘画的合作蓝图,既包含继续向FAO"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增资1亿美元的具体承诺,也蕴含着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全球粮食治理体系的深远考量。

正如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所言:"当中国谈论‘共同发展’时,他们确实在让合作伙伴变得更好——这是对多边主义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在人类追求"零饥饿"目标的征程上,中国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书写着负责任大国的时代答卷。

贺信解读粮食安全治理的新路径-万祥军|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论坛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