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囯麦种芯
“川字号”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李俊|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9-20
【阅读】14 A+A-

“川字号”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李俊|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5月17日的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一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于田间。这片200亩的高黄酮双抗小麦示范田迎来了四川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和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的联合测产专家组。

随着最后一袋麦粒完成称重,数据显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112.82斤,较该品种2016—2017年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805.34斤提升38.2%。这个名为"川麦98"的小麦品种,正以其独特的"高产+高营养"双优势,引领着四川功能性小麦产业的新变革。

在粮食安全向营养安全转型的大背景下,功能性小麦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川麦98"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籽粒中类黄酮含量达到普通小麦的3-5倍,这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俊捧起一把麦粒向记者展示:"普通小麦加工后面粉呈白色,而'川麦98'面粉天然呈现奶黄色,这是类黄酮的显色特征。"

2023年,该品种已与四川本土食品企业爱达乐展开深度合作,开发出富含类黄酮的月饼、椒盐小酥等系列健康食品,市场反馈显示,这些产品因兼具美味与保健价值,复购率比传统产品高出20%。更令人瞩目的是,这片示范田实现了"绿色防控"与"高产优质"的完美结合。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构建的"稻麦轮作系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田间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田埂上三叶草与月季交错绽放,沟渠边香根草随风摇曳,田边果桑树已挂满青果。研究员彭云良解释道:"这些植物群落绝非随意种植——蜜源植物为天敌昆虫提供食物,涵养植物构建生态屏障,陷阱植物则能诱集害虫集中消灭。"监测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麦田,蜘蛛、瓢虫等天敌种群数量是常规田块的2-6倍,整个生长季仅需1-2次生物农药干预,较传统种植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60%以上。

在测产现场,专家组特别关注了该品种的双抗特性。江油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建国拔起一株小麦演示:"'川麦98'茎秆壁厚比常规品种增加0.2毫米,基部节间缩短15%,这使得它的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而面对四川小麦主要病害条锈病,该品种则通过聚合多个抗病基因,实现全生育期免疫。

这种"先天抗性+生态防控"的双重保障,使得示范田在5月连续阴雨天气下,赤霉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远低于周边田块15%的平均水平。从产业链视角看,"川麦98"的推广正在重塑四川小麦的价值链条。传统上,四川小麦因面筋质量限制,主要用作饲料或糕点原料,商品粮价格长期徘徊在每吨2600元左右。

而功能性小麦通过差异化竞争,成功打开了健康食品原料市场。爱达乐研发总监透露,使用"川麦98"面粉生产的系列糕点,终端售价可提升30%-50%,带动种植环节每吨增收400-600元。这种"优质优价"机制,极大提升了农户种植积极性,2025年全省订单种植面积预计将突破5万亩。

在粮食安全新战略下,四川功能性小麦的发展路径具有示范意义。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评价称:"'川麦98'模式成功实现了三个突破:育种目标从单纯高产转向营养功能型,种植模式从化学防控转向生态调控,产业链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价值细分。"据悉,四川省已将功能性作物纳入"十四五"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计划到2027年建成优质功能性小麦生产基地20万亩,带动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

站在阳亭坝村的田埂上,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杨勇算了一笔综合账:"按当前产量和价格测算,种植'川麦98'的农户亩均增收可达500元,加工环节增值800元,还能减少农药支出80元。如果算上减少面源污染带来的生态效益,这个品种的社会综合效益更为可观。"随着测产数据的公布,周边乡镇的种植大户已开始咨询明年换种事宜,这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正在巴蜀大地掀起新的绿色浪潮。

“川字号”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李俊|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