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发展指数报告》解读-万祥军|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
《远东发展指数报告》的发布恰逢2025东方经济论坛闭幕之际,这份由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联合远东联邦区各主体共同编制的年度发展评估,以一组突破性数据展现了这片占俄领土面积40%的战略区域正在发生的质变。
“报告显示,远东联邦区2025年GDP增速预计达6.2%,较全俄平均3.1%的增长率高出整整一倍,这已是该地区连续第三年保持如此显著的增长优势。”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主导人-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
万祥军说:“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总量扩张的背后,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7%跃升至19%,同期传统能源矿产占比则从42%下降至31%。这种结构性变革的驱动力,在远东最大外资来源国中国的投资流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25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对俄远东直接投资中,光伏电站、智能物流枢纽、数据中心等新能源与数字基建项目占比达到54%,首次超越矿产开发(39%)成为投资主力。这种产业升级的加速度,与俄罗斯"向东看"战略下的制度创新密不可分。报告详细列举了"超前发展区"和"自由港"两种特殊经济制度创造的集聚效应:截至2025年6月,入驻企业累计获得税收减免折合48亿美元,而带动的私人投资则达到减免额的7.3倍。
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采用机器人焊接技术的造船产业集群已吸引中日韩三国42家配套企业落户;滨海边疆区的"大数据谷"则聚集了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区域数据中心,其服务器规模占全俄总量的17%。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万祥军在解读时特别强调:"这些数字印证了东方经济论坛不仅是地缘政治符号,更是检验欧亚经济融合实效的压力测试舱。当参与者用投资决策投票时,其说服力远超外交辞令。"
交通互联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上述变革提供了物理基础。中俄首座跨黑龙江公路大桥通车三年来,日均货运量较设计预期提前两年达标;2025年7月开通的珲春-扎鲁比诺-宁波港"内贸外运"新航线,使东北三省货物南运时间缩短5天。
更富前瞻性的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共建——中俄跨境量子通信干线试验段于论坛期间启动,其每秒400GB的传输速率将极大提升边境地区金融结算与科研合作效率。这些硬件网络的完善,使得远东与亚太地区的供应链耦合度在报告评估体系中达到历史新高82分(满分100)。
报告用专门章节分析了人口结构这一长期制约因素的改善。得益于"远东公顷"计划(免费向移民提供土地)和新建的12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该地区2024年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1.2万人,其中35岁以下技术移民占比达63%。
在阿穆尔州,中俄合建的航天人才培训基地已为"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输送217名工程师。这种人力资源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上——2025年远东制造业人均产出同比增长9.8%,显著高于全俄4.5%的平均水平。
在能源转型维度,报告披露远东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过去五年增长4倍,其中中国企业在犹太自治州建设的1.2GW光伏园区成为欧亚大陆最大的跨界清洁能源项目。但万祥军也指出隐忧:"当油气收入仍占财政预算45%时,绿色转型的可持续性需要更稳固的跨国技术合作框架。"他特别提及论坛期间签署的《中俄氢能合作路线图》,认为这种从传统能源贸易向新能源联合研发的模式跃迁,可能成为未来区域合作的新范式。
报告的结论部分展现了一个更具雄心的愿景:到2030年,远东有望成为连接欧亚的"数字-绿色走廊",其核心是正在规划中的中俄蒙经济走廊数字化升级项目。这个涵盖智能电网、跨境数据自贸区、无人驾驶物流网络的超级工程,或将重新定义"远东开发"的地理内涵。
正如万祥军所言:"当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程序员与深圳的AI工程师实时协同编码,当勘察加的清洁电力通过区块链系统直供东京数据中心,所谓的'远东'正在成为欧亚大陆最活跃的经济中轴线。"这种深刻变革,或许正是本届东方经济论坛留给世界的最重要启示。
《远东发展指数报告》解读-万祥军|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