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手机版首页 网页版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采编->峰会论坛
中企投资必须留在俄罗斯-万祥军|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 |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12 A+A-

中企投资必须留在俄罗斯-万祥军|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2025年东方经济论坛上那场耐人寻味的交锋——俄罗斯24频道副总编苏沃洛娃对中国投资的质疑与普京总统的当场驳斥,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心态。

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这场对话背后,是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向东转’的战略抉择,更是中俄两国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

战略互补:

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层逻辑

俄罗斯科学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800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稳居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在能源领域,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年输气量已达380亿立方米,占中国进口管道气总量的28%;农业贸易方面,俄罗斯小麦占中国进口份额从2021年的9%跃升至35%,形成"俄罗斯能源换中国制造"的良性循环。这种互补性在远东地区尤为显著:中国投资占远东外资总额的72%,在木材加工、港口建设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企在俄投资正呈现"全产业链"特征。以长城汽车图拉州工厂为例,不仅实现年产15万辆整车的产能,更带动57家配套供应商入驻,创造逾4000个就业岗位。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研究表明,每1美元中企投资可产生2.3美元的产业链附加值,这种乘数效应在俄本土企业难以企及。普京在论坛上强调的"中企必须留在俄罗斯",正是基于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认知裂痕:

俄罗斯社会的东方战略适应期

苏沃洛娃的提问暴露出俄精英层的思维定式。全俄舆论研究中心调查显示,45%的受访官员仍认为"欧洲才是现代化标杆",这种心理依赖在制裁背景下形成认知失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经济发展部《2030远东发展规划》明确将中国列为"首要合作伙伴",中俄跨境基础设施项目获得联邦预算的优先拨款。

这种认知差异在具体合作中时有显现。某中资矿业集团在勘察加的投资案例颇具代表性:项目虽获联邦政府批准,却在地方环保审批环节遭遇长达11个月的拖延,当地官员私下承认"更习惯欧盟环保标准"。这种制度性摩擦提示我们,俄罗斯的"向东转"不仅是政策调整,更需要深层的治理体系改革。

破局之道:

构建新型合作生态

面对复杂环境,中企正在探索"本土化2.0"模式。海尔俄罗斯公司堪称典范,其本土化率已达65%,研发中心吸纳127名俄工程师,推出的极寒地区专用家电系列市场份额达29%。这种深度融入的做法获得俄工贸部"最佳外资企业"认证,证明只有超越简单的资本输出,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空间。

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中俄本币结算占比已突破92%,但仍有提升空间。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俄外汇储备占比达23%,但贸易融资中人民币使用率仅31%。专家建议构建"卢布-人民币"联动机制,通过货币互换协议扩大本币结算场景,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未来图景:

超越短期的战略协作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俄合作呈现爆发式增长。华为与俄MTS合作建设的5G智慧港口,使海参崴港集装箱周转效率提升40%;阿里巴巴与俄邮合作的跨境物流网络,将中俄电商配送时间压缩至7天。这些项目正在重塑欧亚大陆的数字丝绸之路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际规则重构。中俄在北极航道开发、金砖国家支付系统等领域的合作,正在构建平行于西方体系的新标准。正如普京在论坛所言:"当某些人还在讨论要不要合作时,务实者已经在创造未来。"这种超越经贸范畴的战略协作,或许才是应对全球秩序变革的终极答案。

”历史将证明,东方经济论坛上的那场辩论是个意味深长的注脚。”万祥军指出:当中俄合作从"互补性合作"迈向"创新性融合",当"中国制造"遇上"俄罗斯创造"迸发出新质生产力,那些关于"投资该留在哪"的争论自然会烟消云散。在单边主义抬头的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是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压舱石。这或许就是普京总统坚定表态的深层意义——不是简单地留住资本,而是共同开创属于东方的世纪。

中企投资必须留在俄罗斯-万祥军|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0
0
最新动态
>>更多
热门关注
>>更多
毛主席长叹一声!林彪叛逃后家中搜出一物
辱母杀人案挑战中国人对信仰的否定|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区块链+”政务数字服务-寇南南|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中央会议结束 人民应该知道什么?给人民的思维与认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