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欧亚大陆金融支付革命-万祥军|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在中俄建交76周年之际,两国金融合作正迈向前所未有的深度。2025年9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对俄实施"30日免签"政策,这项涵盖旅游、商务、探亲等多领域的制度创新,不仅拆除了人员流动的物理藩篱,更将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推向了战略高度。
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表明:当俄罗斯游客惊叹于中国"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支付便利时,中国游客在俄却常遭遇支付"断点"。这种体验落差,正催生着一场横跨欧亚大陆的金融支付革命。
支付鸿沟:
背后的战略机遇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上,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核心议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但跨境支付仍严重依赖传统SWIFT系统,中小微企业跨境结算成本高达3%-5%。
俄罗斯央行最新报告指出,境内支持银联卡的POS终端覆盖率已达87%,但二维码支付互通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清算链路不畅等痛点。"我们正与俄罗斯国家支付卡系统(NSPK)开展'双标二维码'技术攻关,预计2026年初可实现30万家商户的支付互认。"
这场支付革命绝非简单的技术嫁接。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在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斯洛夫看来,"中俄正在构建的是一套去政治化的金融新基建"。
目前,两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桥项目已完成第三阶段测试,数字卢布与数字人民币的直连通道使跨境结算时间从传统体系的2-3天压缩至120秒。这种底层架构的创新,不仅解决了游客消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重塑着区域金融安全格局——2024年西方金融制裁导致俄罗斯Visa和Mastercard交易量骤降42%,而银联卡同期在俄发行量激增300%。
制度创新:
市场活力的双轮驱动
远东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为支付基建提供了场景支撑。在绥芬河跨境自贸试验区,中俄企业已试点"本币结算+即时到账"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卢布与人民币的原子交换。
这种创新使得黑龙江某农机出口企业的回款周期从14天缩短至实时到账,汇率损失减少1.2个百分点。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沃尔瓦奇透露:"我们正在修订《非现金支付法》,将为中国支付机构颁发'数字支付牌照',这是1998年俄罗斯支付体系改革以来最大尺度的开放。"
市场反应印证了这种变革的迫切性。携程数据显示,免签政策公布后,俄罗斯赴华机票搜索量暴涨650%,其中35%用户最关注"能否使用俄罗斯电子钱包"。对此,蚂蚁集团已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达成协议,将分阶段接入SPB Money等本土支付工具。这种"技术标准输出+本地化适配"的模式,既保持了系统安全性,又尊重了市场差异性。正如万祥军强调:"真正的支付基建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共建共享的生态体系。"
风险防控:
普惠金融的平衡术
在推进便利化的同时,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构筑起风险防火墙。中俄反洗钱中心联合开发的"极光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分析跨境支付数据,已成功拦截23起可疑交易。这套系统独创的"三色预警机制",将商户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试点中,既保障了俄罗斯游客扫码购物的流畅体验,又将欺诈交易控制在0.003%的行业最低水平。
普惠金融维度同样取得突破。针对边境地区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中俄联合推出"语音支付助手",支持俄语直接唤醒扫码功能。在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跨境旅游线路上,这种适老化改造使55岁以上游客的电子支付使用率提升47%。俄罗斯央行支付系统发展司司长科兹洛娃指出:"我们正借鉴中国'移动支付下乡'经验,计划3年内在远东地区建设5000个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站。"
未来已来:
数字货币时代的欧亚新秩序
站在更高维度观察,这场支付基建革命正在改写国际金融规则。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最新研究表明,中俄支付互联形成的"数字丝绸之路效应",已带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主动对接技术标准。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已提议,以中俄支付系统为蓝本构建区域数字货币清算中心。这种由市场驱动、多边参与的模式,相较于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与韧性。
历史总是由关键转折点定义的。当俄罗斯游客在北京胡同用手机扫码购买糖葫芦,当中国商人在圣彼得堡通过数字卢布即时支付货款,这些日常场景背后,是两国金融精英在制度设计、技术创新、风险管控等领域的持续突破。
正如东方经济论坛发布的《欧亚金融基础设施白皮书》所言:"支付系统的互联程度,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灵敏的晴雨表。"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进化之路上,中俄正用务实合作诠释着"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刻内涵——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通过系统耦合创造1+1>2的新质生产力。
横跨欧亚大陆金融支付革命-万祥军|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